世界上最早有关面条的起源是在哪里,有多久的历史
作者:小兔兔发布时间:2023-02-05浏览:463
最早关于面条的起源在中国,至今有近四千年的历史。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中国东汉年间已存记载,至今超过一千九百年。
最早的实物面条是由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发现的,他们在2002年10月14日在黄河上游、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村进行地质考察时,在一处河漫滩沉积物地下3米处,发现了一个倒扣的碗。
碗中装有黄色的面条,最长的有50厘米。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该物质的成分,发现这碗面条已经有约4000年历史,使面条的历史大大提前。
在不同朝代均有对面条之记载。由初期的东汉、魏晋南北朝、到后期唐宋元明清都有史料纪录。但起初对面条之名称却不统一,除普遍水溲面、煮饼、汤饼外,亦有称水引饼、不托、馎饦等。“面条”一词直到宋朝才正式通用。
“面条”为长条形,花样却多不胜数,什么冷淘、温淘、素面、煎面……皆属“面条”;制面方法之多亦令人叹为观止,可擀、可削、可拨、可擦、可压、可搓、可拉……
中华面条既属经济饱肚的主食,还可作登大雅之堂的上佳美食。据史录,很多达官贵人均喜吃面,并会以面食招待贵宾。
中国唐朝,便有提到当时宫廷要求冬天要做“汤饼”;夏天则做“冷淘”。元代出现了可以长期保存的“挂面”;明代又出现了技艺高超的“抻面”。这些制面技艺的出现都为面条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清代最有意义的是“五香面”和“八珍面”的出现,而且在乾隆年间又出现了方便面的前身:耐保存的油炸的“伊府面”。其实中华面食在清朝发展巳相当成熟且穏定,甚至各个地区均有其独特风味,如中国五大名面:四川担担面、两广伊府面、北方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及武汉热干面。
扩展资料
南北两地之面条实有着天壤之别。南方的“面”指以面粉制成的面条,以蛋面为主,用的并非鸡蛋而是鸭蛋黄,面身幼、面质爽口弹牙。其中生面、干面皆有之。广受欢迎的有细条干面及虾子面。
北方的“面”则指以小麦磨成的粉,面条多不用蛋,用碱水,加入碱水能令面条变得容易消化,故面条成为北方人主要食粮之故。跟南方的相比,北方面条面较粗,面质软滑柔韧。如果在北方如果说“要面”,老板只会给予面粉;而在南方,卖的则会是巳加工好的面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面条
相关推荐
- iphone怎么换行
- 产品CTS指的是什么
- 男主角是林轩 女主角是瑾儿的是哪本小说
- 温州安普力变频器有限公司怎么样?
- 北京工商大学是几本院校?
- 法国冬青有毒吗?
- 什么东西使人哭笑不得?
- 面试问题回答技巧
- 变频器十大排名
- 什么东西使人哭笑不得
- 什么是混凝土包封
- 如何在steam上购买《绝地求生大逃杀》?
- 长长的田字是什么汽车的车标?
- iphone7换行键在哪
- 法国冬青移栽后要修剪吗
- windows7右下角有个红色的图标 lennovo高清晰音频管理器怎么隐藏
- 书中男主角林轩是暗劲宗师女主角顾漫顾俞姐妹俩书名叫啥?
- 北京工商大学是一本学校吗?
- 汽车里的CTS是什么意思
- 方力申都演过什么电影?他是大陆的还是台湾的?香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