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大国崛起观后感600字左右

作者:山水闲人发布时间:2023-03-02浏览:466


《大国崛起》是我们国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对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等九个大国的兴衰史作了简明扼要、生动的介绍。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大国崛起 观后感 600字左右,欢迎阅读! 大国崛起观后感600字左右1 精益求精,勤恳钻研,这是我完整地将六集纪录片《大国崛起》看完之后最强烈的感受。

从坦克焊接到火药微雕,从造船到医生,从古文物修复到汝窑烧制技艺的传承与探索……不甘于已有技术水准,每一次的苦心钻研,每一次的勇敢挑战,他们身上都在演绎着身为大国工匠的精神本色——追求卓越。 传承,更是为了创新。中国作为礼貌古国,正是一代代的能人巧匠用自我的智慧在这栋礼貌的大厦上不断添砖加瓦。优秀的技艺需要传承,但传承的同时也需要敢于创新。

将立体的 雕刻 作品拓印在二维的纸上,正是李仁青钻研的结果。当教师从授业的第一天就说,拓印自古以来就只能平面作品上完成时,普通匠人只需学会已有的东西便可,可是李仁青选择向无人涉足的领域,开始漫长的摸索。前行的路是未知的,但正是他心中追求卓越的信念,才得以让无数古文物的研究和修复得以进行,让人们领略到礼貌古国的魅力。

这样的精神在大学尤其重要,我们经过课堂所接收到的知识,只是前人已有的成果,若止步于此,知识不会更新,社会无法向前发展,科技也只能停滞不前。仅有在旧的成果上钻研新的领域,国家社会发展才有不竭的动力。 创新,是为了追求卓越。

工匠们默默无闻,他们本是普普通通的工人,但因心中怀揣追求卓越的信念而发光发彩。特高压线路作业工人王进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寻求更高的突破,从660千伏到1000千伏,他用精湛的技艺确保了千家万户的正常用电。不安于现有技术的他,成为了掌握特高压带电作业少有的顶尖技工。

正是这样一次次的尝试和突破,我国才能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国家。 在他们身上,我能感觉到“把精益求精当作一种信仰”,“爱较劲儿”的工作作风。匠人们不仅仅局限于把已有的技术熟练掌握,还要要求自我做到更好。工作的每一处细节,糊弄固然容易,可是当自我的名字印在产品上的那一瞬间,荣耀与职责就随之而来。

大学,做大学问,成大境界。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把錾子,去雕刻自我的前途,也会在将来自我的岗位上雕刻国家的未来。干好自我岗位上的事,将其做精,做细,做奇,便到达了新境界,这也是校训“学以精工”所要传达的精神。追求卓越,在原有起点上仍然不满足现状,不故步自封,勇于向新的目标探索,这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

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科技必然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主角,这更要科技工作者们敢于创新,追求卓越,敢想敢做,每件事都努力做到极致。 我们应发扬大国工匠的精神,用自我双手、智慧和胆略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大国崛起观后感600字左右2 影片中的九个国家,全部具有以上特点。相比之下,中国在近代为什么会成为西方列强践踏的对象?而在当前也不能称作一个世界强国呢? 通过影片的启示,或许能从我们的 文化 中找到些端倪。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传统的古国。然而在中国的 传统文化 中人们很难发现无畏的探所精神和法治观念。 受到孔孟之道的中庸思想的深远影响,中国人,无论哪个朝代或是时期,总是因循守旧,认为祖宗的东西是万年真理,不知变革为何物。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的发展,这也是中国为什么拥有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却在进入近现代过程中远远落后于别国。 法治虽说是政治学中的上层建筑,但却是一个社会的基石。一个国家光有完备的法律系统是没用的,重要的是要拥有法治的精神与契约精神。

什么是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呢?法治精神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尊重法律,没有人可以超越法律。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是缺乏的。遍地的贪官与“土皇帝”不正是坚信手中的权利就是“法律”,才敢于勇于胡作非为吗?契约精神其实就是诚信。无论是口头或是书面,只要形成契约就要履行,而中国现在恰恰缺的正是诚信。

归根结底,中国的落后在于 教育 的落后。 首先,我们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西方大国的崛起,还是德国、日本在战败后的迅速复原,都得益于教育基础的雄厚。

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一方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落后地区缺乏人才。 其次是,再教育重视程度低。一些省份,无论是在城镇、还是乡村,图书馆都很少, 麻将 馆倒是比比皆是。

打麻将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人们一有时间就去赌钱,却不愿意买两本书看一看。像这样下去,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呢? 其实,大国崛起这部影片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崛起的途径。比如,德国与日本这两个后发国家的崛起 经验 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例如,他们都很重视教育的崛起作用,德国在一战以前的初等教育普及率已达到百分之九五以上。他们还强调国家对经济崛起的主导作用,以国家为旗号去促进民间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腾飞。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