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古代冰块怎么得来的?

作者:晨曦发布时间:2023-03-10浏览:466


古代夏天的冰块是冬天的冰块,冬天贮藏的冰,到夏天会融化掉2∕3左右,剩下的1∕3可供夏用。冰鉴和凌阴这类冰镇低温贮藏技术可以保存冰块。

上面这些冷藏设备和设施,或出于都城宫殿,或发现于贵族大墓,皆非一般百姓所能享用。而到了唐宋以后,夏冰才成为商品,在市场上有得买了。不过古代一直都有赐冰制度,宋人有云“颁冰论官职”、“职重冰则多”,这样的做法直到清代。

扩展资料:

人类用冰的历史十分久远。《周礼》里就有有关“冰鉴”的记载。所谓“冰鉴”就是暑天用来盛冰,并置食物于其中的容器。算起来,“冰鉴”该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冰箱” 了。

《吴越春秋》上也曾记载:“勾践之出游也,休息食宿于冰厨。”这里说的“冰厨”,就是夏季为帝王供备饮食的地方,因此又被称为“冷宫”。“冷宫”兼具现代冰箱、空调的功能。

设计奇巧、铸造精工的鉴缶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冰箱”。鉴缶由盛酒器尊缶与鉴组成,方尊缶置於方鉴正中,方鉴有镂孔花纹的盖,盖中间的方口正好套住方尊缶的颈部。鉴的底部设有活动机关,牢牢地固定著尊缶。鉴与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应是夏天盛放冰块、冬天盛放热水之用。

明朝时,北京城的皇公贵族已把冰箱做为重要的祛暑器具,那是一种用天然冰块降温的箱子,以黄花梨木或红木制成。从外观上看,冰箱口大底小呈方斗形,腰部上下箍铜箍两周。箱两侧有铜环,铜环的用途就是便於搬运。箱口覆两块对拼硬木盖板,板上镂雕钱形孔。

那时的冰箱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在功能设计上也十分精巧科学。冰箱箱内挂锡,箱底有小孔。两块盖板其中一块固定在箱口上,另一块是活板。每当暑热来临,可将活板取下,箱内放冰块并将时新瓜果或饮料镇于冰上,随时取用。

味道干爽清凉,用后让人觉得十分惬意,暑气顿消。由於锡的保护,冰水不致侵蚀木质的箱体,反而能从底部的小孔中渗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人夏天用的冰从哪儿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冰鉴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