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的资料 溶洞介绍
作者:小兔兔发布时间:2023-02-25浏览:462
1、溶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称为喀斯特地貌。
2、大自然经过长期和多次的重复上述反应。
从而形成各种奇特壮观的溶洞,如桂林的七星岩、芦笛岩、肇庆的七星岩、宜春的竹山洞等。在溶洞里,有千姿百态的钟乳和石笋,它们是由碳酸氢钙分解后又沉积出来的碳酸钙形成的。 3、天然河水或井水中,常常含有碳酸氢钙、碳酸氢镁、硫酸钙、硫酸镁等杂质,如果含量较大,则这种水叫做硬水。硬水不宜作工业用水,因它在锅炉中受热分解会形成锅垢,造成导热不良,浪费燃料,甚至酿成事故。
硬水也不宜饮用,如长期饮用,会患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用硬水洗涤衣物,洗涤效果差。 4、岩溶指可溶性岩石,特别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石膏等),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有时并加以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往往呈奇特形状,有洞穴、石芽、石沟、石林、溶洞、地下河也有峭壁。此种地貌地区,往往奇峰林立。 5、我国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有这种地貌。
著名的桂林山水所呈现的奇峰异洞就是这样形成的。 6、旧称喀斯特,源于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地名。 7、地表水在运动过程中对所经过的沉积物或岩石有着重要的侵蚀作用,既包括水动力作用下的碎屑物搬运,又包括水对岩石或沉积物的化学溶蚀作用,还包括碎屑物在搬运过程中的磨蚀作用。
喀斯特地貌就是地下水对碳酸盐岩侵蚀作用的结果。在水流作用下,形成陡峭的海岸、弯曲的沟壑、高高的冰蚀悬谷、气势磅礴的大峡谷。“滴水穿石”也是水的化学侵蚀作用的写照。
相关推荐
- 外墙砖规格介绍 快来看看吧
- 客厅酒柜怎么设计
- 先小人后君子和先君子后小人各什么意思呢?!
- 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有哪些
- 烧纸用的聚宝盆怎么叠啊?
- 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有哪些,排名前三的是哪几个
- 第三方支付平台排行
- 250变压器,用多大高压计量?
- 家里想做一个酒柜,需要如何进行设计呢?
- 外墙砖尺寸有哪些 外墙砖规格
- 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有哪些
- 车上感叹号亮起是什么意思
- 2022年广西高考分数公布时间
- 《深夜食堂》中赵又廷扮演的什么角色?演技怎么样?
- 翻译: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和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第三方支付平台排名前十是哪些?
- 游戏王元素英雄 星云新宇侠
- 类似《骨语》的电视剧有哪些?
- 汽车冷却液加哪个口?
- bujatty什么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