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中国古代音乐的隋唐音乐

作者:残颜发布时间:2023-02-20浏览:463


隋唐时期,在国家统一的局面下,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在这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繁盛的燕乐便是它的主要标志。

隋唐燕乐,是为满足统治阶级享乐的需要而汇集在宫廷里的俗乐的总称,它包括汉族的和少数民族的,中国的和外国的音乐。

从隋初的七部乐到唐贞观时的十部乐, 包括燕乐、 清商乐、西凉乐(隋初沿用北周“国伎”名称)、高昌乐、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安国乐、天竺乐和高丽乐。不入十部者尚有扶南、百济、突厥、新罗、倭国、南诏、骠国和属于鼓吹乐系统的鲜卑、吐谷浑、部落嵇等多种伎乐,异常丰富多彩。如前所述,十部乐中大部分自 4世纪中以来已陆续传入内地。然而,只是在国家实现统一之后,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国际交往都极大加强的情况下,它们才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充分条件。

扩展资料:古代五声音阶一、内涵五声音阶是“宫”、“商”、“角”、“徵〔zhǐ止〕”、“羽”。先秦时代,五声音阶是各类音乐的基本音阶,五声音级是各种音阶的基本音级。有时,为表达特殊感情,歌手或乐手也在五声音级基础上加入某些变化音级,从而形成六声或七声音阶。

五声音阶是对应古代五行。而中医五行对应五脏,所以古代音乐在医家认为也是药。通过有效的发声,能够通过经络锻炼相应的内脏功能。

所以音乐与健康的关系在古代是很重视的。二、出现时间五声音阶出现在战国以前,1978年出土的曾侯乙编钟证明早在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已经成熟运用五声音。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

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