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中国神话中 魔祖罗睺是怎么来的

作者:烟栀发布时间:2023-02-25浏览:462


罗睺之名,自印度舶来传播至今。它在印度出现的历史很早,约为公元前六世纪左右。相关记载有《往事书》,既两大史诗之一的《摩诃婆罗多》。

【本身含义】从现在人们的理解来看,罗睺所代表的可能是一颗被古印度人臆想出来的黑暗行星,不可见却又存在,所代表的意义就是引发日食及月食(Rahu kala)。这说明罗睺(Rahu)与计都(Ketu)在印度神话体系中,都是具有极大破坏力的星宿,或凶星。

【相关神话】之所以会这样理解,是因为在印度的神话中,罗睺的诞生是在“最遥远时期”。在天神与阿修罗一族争斗并和解,一起搅动乳海(参见 搅乳海)求取长生甘露之后,他因违反了毗湿奴的禁令(阿修罗不得长生),偷偷饮用甘露而被日神、月神告密,导致毗湿奴将他身首分离。然而这名阿修罗的头因为饮用了长生甘露而不死,继而成为罗睺,也因此才会经常性地啃食日神和月神作为报复。

【佛教相关】在《巴利经藏》中,罗睺与日神、月神(苏里耶、钱德拉)等星宿同样被纳入其中。且由于日食及月食的出现,有相关的经文要求僧侣背诵,以求佛祖可以威令罗睺释放日月二神。【注】罗睺罗为月食发生时诞生,非罗睺,勿混淆。

【传入中国】在汉传佛教中,如《大成大方等日藏经》等经文提到了大小星宿,这不仅涉及印度神话,也可以与中国传统人文中的七曜及二十八星宿产生结合(见“又大星宿其数有八……至……又小星宿有二十八”一段)。但因为罗睺是虚点,不可见,所以金木水火土与日月并为七曜,罗睺为遁去的一。又说列入罗睺计都二星后,共为九曜。(见《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日月及荧惑……至……镇及罗睺彗”一段,镇为土星,及指计都)。

【衍生运用】正因为神话,罗睺才有了被古印度占星术实用的可能,继而也才可能被中国的星象学的概念纳入。但是在印度,作为一个“不可捉摸”的虚点,它们轨道的运行周期,会被用以计算日食及月食的时间。而在中国,罗睺又名“南交点、龙尾、月南交、降交点”,是黄道和月亮绕行地球轨道相交的南交点, 这其中可见程度不一的变化及发展。

【关于魔祖】从上面的印度神话,到传入中国后的发展,可以发现罗睺代表的不仅是“极大破坏力”,也有“叛逆、贪婪、疯狂、自私”和原属于阿修罗一族的各种认知。如果精辟些去总结,罗睺在头被毗湿奴砍下之后,就彻底成为“混乱邪恶”的代言人。(PS:说到这里,突然想到了《变形金刚》中的宇宙大帝,同为黑暗之心、邪恶之源……很难讲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唔,还都是一个头飘来飘去的为害一方)

而明清时“魔祖”一词的出现,因为小说有了较大发展。举几个例子:

鸾箫夫人听得说:“我当年曾闻大鹏魔祖说,他曾一翅遮众生闻法……”明末《续西游记》

“打算将(玄牝)珠得到手中,再回山收服众同门,自为魔祖。”清末《蜀山剑侠传》

最终在当下这个时代,一些神魔题材的娱乐作品,当它们引入“罗睺”的概念时(比如《霹雳布袋戏》,或是游戏《幽城幻剑录》),都很难脱离原本源自于印度神话的这种黑暗与邪恶。因此也就不难想象原本源于神魔小说的“魔祖”一词需要一个人名时,有人会将罗睺冠以魔祖之名。

或者可以说,魔祖与罗睺的组合,这只是一种偶然与必然双重并行的发展。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