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
作者:紫南发布时间:2023-02-23浏览:462
是苏轼。胸有成竹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画竹子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
后用以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
出自《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意思是画竹子时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扩展资料相关典故:竹子初生时,只是一寸高的小芽而已,但节、叶都已经具备了。
从像蝉的腹部、蛇的鳞片一样,到剑一样挺出高达十寻的,各种形态都是天生就有的。如今画竹的人一骨节一骨节地来画它,一片叶一片叶地来堆砌它,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啊!所以画竹一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提笔来仔细的观察,就会看到他所想画的竹子,急起挥笔,依照心里竹子的形象,一气呵成,以再现心中所见到的(竹子)。(这个过程)好像兔子跳跃飞奔、鹰隼俯冲下搏一样,稍一迟疑,机会就失去了。
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明白其中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又不能做到的原因,是由于想法和动作内外不一,心与手不能协调一致,没有学习的过错啊。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