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陈望道为啥要蘸着墨汁吃粽子,这样还能吃吗?
作者:烟栀发布时间:2023-03-03浏览:460
陈望道,浙江义乌人,原名叫做陈参一,是上世纪的著名学者,曾经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位,也曾经担任过辞海的总主编。对于大众而言,他最出名的事迹莫过于蘸着墨水吃粽子了。
1920年2月,陈望道借回乡过年的名义,在家中翻译《共产党宣言》。陈望道当时翻译这本书的条件异常艰苦,二月隆冬的冷空气时常将他冻的手脚发麻,而《共产党宣言》作为一本高难度、高思想性的书籍,在没有工具书、资料的情况下,翻译难度可想而知。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陈望道不论是喝茶还是吸烟都比以往多了好几倍,他还有一个自己的小习惯,那就是每喝完一支烟,总要用小壶倒一点茶,洗一下自己被烟浸染了的手指头。
平时为了抓紧时间翻译,陈望道的一日三餐都是他母亲送过来的,一次,他母亲心疼儿子,特意做了糯米粽子外加一盘红糖送进来,并且反复叮嘱认真的儿子趁热吃。过了一会儿,母亲进来收拾碗筷,发现红糖一点没少,儿子的嘴巴上是一圈一圈的墨汁,原来啊,陈望道翻译得太过入迷,竟然将墨水当做了红糖,就着将粽子吃完了。
当时母子二人就不由得相视大笑,这段故事从此也就被传为佳话。后来陈望道和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影响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代代革命人,他本人也赢得了“传播《共产党宣言》千秋巨笔”的美誉。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