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 原文

作者:浮生发布时间:2023-03-07浏览:463


原文: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译文: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

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

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扩展资料:文章结构第一段: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秦军兵临城下。第二段:太子丹请计,荆轲提出以“樊将军首”为信物,太子丹不忍。

为下文设置悬念。第三段:故事的发展。荆轲私见樊於期,说出一箭双雕之计。

樊於期知恩图报,为荆轲之计而自刎,其言行令人叹惋。第四段:太子悲恸,荆轲之计实现第一步。第五段:得到刺杀秦王的利器。第六段:配备秦武阳为助手。

第七段:交代荆轲迟发的原因。第八段:怒叱太子。第九段:易水诀别。“易水送别”拉开了慷慨悲歌的一幕,是“刺秦”准备中的高潮。

第十~十一段:荆轲为达刺杀目的,贿赂秦王宠臣,表达忠心,从而得以见秦王。第十二段:荆轲的目的达到,秦王接见燕使。第十三段:顾笑武阳。第十四~十六段:以上是故事的高潮:图穷匕现,荆轲刺杀秦王,秦王惶急反抗。

这一部分描写人物生动形象,荆轲的勇猛无畏,秦王的狼狈惊慌,群臣侍从的失态无奈,无不跃然纸上。第十七段:荆轲倚柱笑骂。第十八段:结局——荆轲被斩。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