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满清大屠杀的真相(2)

作者:晨曦发布时间:2023-03-08浏览:458


满清大屠杀的影响 文化 清兵转战烧杀37载,方才初步平定中国。清朝统治者的大屠杀,使得中国很多地区“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

鲁迅评价说:“清军入关屠尽明朝汉人的骨气廉耻。

” 大明有思想、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几被杀尽,留下的是大抵顺服的“奴才”。清朝的大屠杀死亡人数之多是中国历次改朝换代之最。其实东方落后于西方,正是始于明朝的灭亡。 经济 土地荒芜 清军在征服中国各地的过程中,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从华北各省到江南各地,到处都呈现出土地荒芜,人口流亡,满目凄凉的景象。

“人民多遭惨杀,田土尽成丘墟” ,江南各省“大兵所至,田舍一空” 。 各地因屠城和战争所导致的土地荒芜情况 直隶南部 ; 顺治初年,“逃亡人丁十居六七,一望极目,田地荒凉,四顾郊原,社社冷烟”。 近京州县 ; 无主荒地甚多。

据直隶巡抚董天机报称,顺治十二年二月近畿之地还是“荒熟参半”。 山西 ; “田地榛荒,生齿凋耗,旧日里甲徒存牍稽之名,有一甲止存数人,甚有一里一甲全然脱落,其侥幸如故者十不一二”。 河南 ; 顺治初年,“满目榛荒,人丁稀少几二十年矣”。

黄河以北三府所属州县 ; “荒地九万四千五百余顷,因兵燹之余,无人佃种”。 黄河以南嵩县 ; 原有地12000顷,其中10887顷为无人耕种的“无主荒地”, 直至顺治十六年全省行粮熟地只有383707顷,仅占原额行粮地亩的1/3。 山东; 顺治二年正月,“地土荒芜,有一户之中,止存一二人;十亩之田,止种一二亩者”。

四川; “大约全川民存十分之一,地荒十分之九”,省会成都一带,“千里无烟, 蒿莱满目”,米贵过珠。湖广于大乱之后,“弥望千里,绝无人烟”,无主荒地遍布于各个州县。 南直隶江宁府 ; 十室九空,“一望皆无人烟,惟见空房四壁”。 江西 ; 自万安到赣州,“二百余里,沿途之庐舍俱付灰烬,人踪杳绝,第见田园鞠为茂草,郊原尽属丘墟”。

福建、浙江 ; 由于用兵,百姓苦于摊派,“十室九空”。 云南、贵州 ; 据顺治十八年云贵总督赵廷臣奏称:“滇、黔田土荒芜,当亟开垦”。 湖南 ; “ 弥望千里,绝无人烟”。 东南沿海 ; 由于迁海“尽夷其地空其人” 。

各地多是“官虽设而无民可治,地已荒而无力可耕” 。 经济最称发达的江浙地区,更遭受异常残酷的焚杀和掠夺,扬州、江阴、嘉定、苏州、嘉兴、金华几个经济繁盛都市,差不多都被焚杀精光。 康熙元年(1662)江南一带仍是“所在萧条……人稀者,地亦荒”。 同时,中国各地的人口锐减,全国的耕地面积急剧萎缩,生产遭受空前的破坏,在北京附近以至山东、河南境内大量圈占的土地共达168至527顷,这还不包括牧场和各省六万多顷的驻防旗田。

这种圈地, 在经济上与关内原有“经济发展处于对立的地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的生产力。更为严重的是,在被圈占的土地上,生产方式倒退到农奴甚至奴隶制。大量的战争俘虏、被掠人口、罪犯家属沦为奴隶。

一时间,人口买卖颇为盛行。与此对应,在世界的那一边,英国人也在圈地,但那是为了发展 资本主义 ,而中国的圈地却在向农奴至奴隶制倒退。这颇具讽刺意味。

战乱和满洲人带来的落后的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社会经济的严重倒退,经过近一百年才得以逐步恢复和发展,当经济又达到或超过明代后期的水平时,中国已经与西方拉开了距离。 根据《明代与清初耕地数的历史比较》一文统计,明代崇祯时期,全国人口约为两亿,而康熙初期全国人口约为五千万,人口损失近四分之三。万历三十六年,明朝的耕地面积是1161万8948顷,等于11亿6189万多亩土地,而清代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数量是500多万顷,也就是五亿多亩。耕地面积损失过半。

工商 业萎缩 不仅农业遭到如此严重破坏,而且各地的 手工 业和商业所遭到的破坏亦极为严重。河南开封,明代人口不下百万,“满城街市,不可计数,势若两京”〔15〕,顺治之初,一片荒凉。江苏扬州明代相当发达,顺治二年四月,清兵攻克该城,烧杀淫掠10日,“富家大室方且被搜括无余,子女由六七岁至十余岁抢掠无遗种” 。

一座具有数百年历史的繁华城市成为颓垣废墟。嘉定和江阴同样大肆焚杀抢掠。 苏州、杭州织造局是明代官营纺织业的重要基地。时至清初,苏州织造局所存仅颓房几间,“罄悬零落” 。

杭州织造局“停止二十余年,机房颓坏无存” 。作为明代棉织业中心的松江,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影响,“满目伤痍,积棘载道” 。“商贾不通,城市罢织,民无生业”。

山西潞安丝织业,自明季以来,“旧时之机户,大半逃亡,仅存十数家” 。四川成都蜀锦,“燹于兵火,锦坊尽毁,花样无存” 。井盐生产,“承大。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