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青朱出入图的历史
作者:大山发布时间:2023-02-15浏览:460
勾股定理(也称商高定理)是中国古代天文观测实践中立竿测影的重大发现,在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和工程运用极其广泛,影响深远。最早数学著作记述见于《周髀算经》中周公与商高的对话。
对话中提及大禹治水时期,勾股定理就已经应用于治水工程中,还延伸至国家建章立制的政治高度—“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生也。
”《周髀算经》中记载,周公后人陈子叙述的勾股定理公式为“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即。《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其中的规和矩就是运用勾股定理的实用工具之一。
刘徽在《九章算术注》序言中,言及周代运用勾股定理立杆测影:“以南戴日下及日去地为勾、股,为之求弦,即日去人也。以径寸之筒南望日,日满筒空,则定筒之长短以为股率,以筒径为勾率,日去人之数为大股,大股之勾即日径也。虽夫圆穹之象犹曰可度,又况泰山之高与江海之广哉。
这段论述,是勾股定理在古代中国用于立杆测影的佐证之一。因此,历代中国数学家对勾股理论非常重视,倾注大量心血进行研究,成果斐然,以东汉末期赵爽勾股弦图(即:勾股圆方图)为代表。2002年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ICM)在北京召开。中国邮政发行一枚邮资明信片,邮资图就是这次大会的会标—中国古代证明勾股定理的赵爽弦图。在上述背景下,数学家刘徽(公元263年)作《九章算术注》时,依据其“割补术”为证勾股定理另辟蹊径而作“青朱出入图”。
图虽失传,但据其“出入相补、以盈补虚”原理,参照书中类似方法,后人还原了此图。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