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霸下是赑屃的别名,还是另一龙子?

作者:大山发布时间:2023-02-14浏览:459


碑是我们在虚无尘世的热爱之一,伟大或者卑微的一生,都不免有刻在碑上、以求传之永远的愿望。尸骨在地下终究化作黄土,而镌写在碑上的名字却会不朽。碑铭在长时间里,成为我们的一种文体。在那本空前绝后的文论中,有专门一章讨论具体做法。文起八代之衰的官员就是一位撰写碑文的大家,只是我们今天读到了感人泪下的文章,却不见了那些经历千年风雨的碑。

在散乱地竖起于宫殿、祠堂、庙宇、陵墓之中的碑下,不少时候,总能看到一个龟样的东西,高高地昂首,似乎要驮着碑走。无知的人们把它当作石龟,用手抚摸沁凉的头顶,以求吉祥与长寿,因为龟是长寿的象征。所以那些静默的东西啊,头顶都成了光高乌黑的了。其实这个不是龟,仔细分辨,就会看到它有一排牙齿,而几乎不吃不喝的龟没有。有人信誓旦旦,它背上甲片的数量和形状,也和缓慢的龟不同。哦哦,如果不是鞭辟入里,简直就是得寸进尺了。巨大而沉重的碑压在上面,已经盖住这不幸抑或幸福的东西。偶尔露在外边的甲片,也让你们饶有兴致。

这就是龙的一个儿子,有人叫它龟趺,极少的人叫它填下,但它叫得最为广泛的是赑屃,如影相随的是霸下。这样写下不对,已经承认霸下与赑屃是一物了。这样何尝不在证明,霸下即是赑屃几成定论。但是,曾经有过这样一种说法,霸下就是霸下,驮碑的是它,赑屃位于碑文两侧;霸下好负重,赑屃好文。还有一种更为荒谬的观点,不免让人嗫嚅,霸下既喜欢负重,又喜欢文学,细分起来原是两物,当它位于碑下时名叫赑屃,当它位于碑侧时名叫负赑。多让霸下扬眉吐气,不仅将赑屃轻轻收入囊中,成为它的下线,再无机会与它争辩,而且还将目光,放在另一个新的东西负屃上来。赑屃啊赑屃,你还是住口吧,这会儿我没有时间,这会儿我要注视负屃了。

不过霸下这个名字确实霸道,所以当人们提起一个传说时,很少有人滑到赑屃身上。缈茫的远古,霸下时常驮起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超出人们想象的土石,突然进入水中,该会激起多么壮观的浪波,无形的暴风也相形见绌。后来大禹治水碰到了它,把它收服。在此我们不禁发问,兴许那场滔天洪水,正是这个霸下一次长久的玩耍给造成的。不然,谁有那么可怕的力量,让低于地的水长久地高过地,一直不退呢?不过霸下是沉默的,它不会为自己辩解。就像人间的地痞成了警察,反而做的很好,让混乱的秩序井然。霸下不负禹望,开山挖沟,疏通河道,最后为治水立下汗马功劳。坐下喘了口气的好人大禹,担心这个霸下不安分守已,又要到外撒野,叫人刻出一个特大的石碑,上面记载着霸下的丰功伟绩,叫它驮起。坏人总是坏不过好人,当好人决心收服坏人。不开窍的霸下恃气好强,钻到下面,再也走不了了。这个万世不劫的形象,被慈悲的人民记忆。五行山下的行者也有石崩天裂的一天,霸下没有。好在今天,善于遗忘的人们,不再把它压在碑下了。

在另一个传说中,富于心计的燕王也用相似的办法,收服了赑屃。不过碑上刻着的,不是赑屃而是燕王老子朱元璋的功绩。两个类似的故事包含寓意,不得翻身的力量不是来自自然,而是来自无形的所谓事业。那些渴望死后在碑上永生的人,活着的时候何尝不是这样,小小的成功,也被他们当作可以传之以人的事情。不过在此,我们更感兴趣的是,两个传说似乎证明,霸下与赑屃原是一个,不管霸下是赑屃,还是赑屃是霸下。相反的例子,为了升学或者工作,弟兄两个换了名字,你认识的弟弟,难道成了哥哥?

赑屃早就出现了,成为龙子是后来的事。在汉晋的两篇大赋中,夸饰铺陈的字句里,分别写下巨灵赑屃、巨鳌赑屃。注者解释赑屃,壮大貌、用力貌。明代有人写下土石赑屃,赑屃又是坚固牢实的意思。赑屃已从名词,演变成形容词了。赑屃的形状力量,由此可见。那时赑屃还没有出现在碑座上,那么它在哪儿安身呢?如果没有安身之处,人们何以知道、想见它的无穷面貌呢?难道赑屃这种东西,真的曾经出现?说赑屃是巨灵,不可把握。说赑屃是巨鳌,道出了它的形状。有人追索,赑是猛烈击水的动作。那么屃字,他说不清楚了。在中国那部最大的百科全书中,他接着补充道,称赑屃为蠵龟,蠵和屃同音。蠵龟是海中的大龟,它有着金色的质地,黑色的文章。这样一来,赑屃终于有所归依。赑屃曾经背负师徒四个,度过浩荡的大河。一般认为,赑屃是龙的长子。在中国,长子大都是出力气而不爱说话的人。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