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设备番外篇01 丨 从GH5S评测看视频采样和果冻快门

作者:浮生发布时间:2023-02-18浏览:461


原文链接 最近看大家对GH5S议论得热火朝天,可否有自己前往评测网站看个究竟呢 我最近看过了DPreview刚发布的GH5S评测,觉得有好几个点值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内容偏技术向,看晕的我可不管 关于4K解析度: 这里我想将市面上多款以不同原理生成4K视频的典型机型做一个对比总结。 这样大家有个更加全面直观的理解 首先是无超采样,直接裁剪的点像素输出4K的对比:   其次是点像素输出4K和像素合并4K的对比:     然后是 点像素输出4K和超采样4K的对比:         最后对比的是神仙打架 小画幅高像素的超采样VS大画幅高像素超采样VS大画幅低像素超采样VS大画幅同等量像素超采样 综合以上全部对比,我这大致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直接裁剪方式的点像素输出4K,裁剪系数越小,像素利用度越高,画质越好 因此:A7S=GH5S>1DX2>5D4 点像素输出4K对比像素合并4K的话,有些有趣: 这里我通过DP的实拍资料发现 GH5实际是像素合并的4K,画质和全画幅D850和A7RII全幅模式下拍摄4K是很接近的 : 画质上也和裁剪系数低的GH5S和A7S的成像很相近,不放大几乎无法察觉差距 因此:A7S=GH5S=D850=A7RII全幅模式 当对比点像素输出4K和超采样4K的时候,应用上一条的结论 这也是像素合并4K对比超采样的等同结果 那就是: 超采样在解析度呈现上有决定性优势! 我们能看到1英寸的RX100M5使用超采样是能够弯道超车追上画幅比它大的直接点像素输出4K的GH5S 画质还比任何一台点像素输出的佳能单反都要好 而不管是 更大画幅更低像素的A7RII裁剪模式A7RII 开裁剪模式只有相当于APSC画幅的1500万像素 还是更大画幅更高像素的A6300和A9 他们进行超采样都能胜于直接点像素输出或者像素合并的4K画质 因此:A9>A7RII裁剪模式>RX100M5=GH5S=D850=A7RII全幅>其他 总的结论:超采样>像素合并和低倍数裁剪>高倍数裁剪 看来超采样才是王道啊~ 当然有些人会说超采样虽好,但是果冻效应大! 理论上是这样,但是事实有可能并非如此 这里是网友针对多款机型的果冻测试数据 ms数值越小越好 BM 4.6K 2K crop--- 6.3 ms NX500 2.5k --------- 8.6 ms BM MicroStudio 4K--- 9.9 ms  GH5s C4k 24/30 ---- 11.3 ms  GH5s 4k 24/30/60 -- 11.9 ms  BM 4.6K 4K crop-- 12.6 ms  BMMCC ------------- 13.3 ms  1DX II 4k 24&60 --- 14.7 ms  RX10 -------------- 14.8 ms  GH5 --------------- 15.0 ms  BM 4.6K ----------- 15.2 ms  a7R III 4k S35 ---- 16.0 ms RX100 V 4k -------- 17.5 ms  BMPCC ------------- 17.7 ms  a7R II 4K FF ------ 19.9 ms  GH4 4K/UHD -------- 22.0 ms  a7R III 4k FF ----- 22.8 ms  a99 II 4k --------- 23.4 ms  a7 III 4k FF 25p -- 24.3 ms  G7 4k ------------- 28.1 ms  GX85 4k ----------- 28.9 ms  a7s II FF 4K ------ 30.4 ms  a7s FF 1080p ------ 30.5 ms  XT2 4k ------------ 30.7 ms  NX1 4K ------------ 30.9 ms  a7R II 4K S35 ----- 33.3 ms  RX100 IV 4K ------- 36.6 ms  a6300 4K 24fps ---- 39.0 ms  所以果冻大不大就要看超采样效率 同样画幅的,像素越少,果冻越小 像素一样的,画幅越大,果冻越小 另外CMOS读取速度越快的,果冻越小,这个就要看处理器性能和CMOS是否背照式 例如最新的A7R3就在超采样模式下战胜了GH4的4K,RX10不仅4K解析度追上GH5,果冻也更小 所以超采样不一定就导致果冻更大!有的机型超采样后果冻比点像素输出的机型还要好! 咳咳,不过嘛,A6300超采后的果冻确实狗带。

另一点是关于宽容度的 DP上关于GH5S的测试结论很有趣: Interestingly, when shot side-by-side with the a7R III in S-Log2 mode, we got pretty similar results, but for different reasons. The GH5S's darkest tones become progressively noisier until they become indistinguishable after around 11.3EV. The big sensor Sony shows a little bit of noise and then suddenly hits a wall at a similar point. This makes sense: the GH5S will have noisier deep shadows than a camera getting much more light. However, the 8-bit Sony runs out of values to keep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ones, so the full benefit of that extra DR gets lost. 译文:有趣的是,当同时GH5S对比A7R III在S-LOG2模式拍摄时,我们得到了非常相似的动态范围结果,但出于不同的原因。 gh5s最暗部的色调逐渐变得噪点多,直到他们动态范围可见边界变得难以区分,大约达到11.3ev。 更大的索尼全幅传感器索尼只显示一点噪音,然后突然在一个类似的点达到上限。 这是有道理的:gh5s会比入射光线更多的全画幅相机拥有更多的暗部噪点。

然而,8位的量化精度确实限制住了索尼的高动态范围数值,所以额外动态范围的优势就会丢失。 意思就是GH5S的10bit VLOG最终可用动态范围只是追平了8bit的索尼全画幅SLOG2,打了个平手。 GH5S用户 看到这个应该哭笑不得,而索尼用户看到这个会不会想打人? 当然我觉得这不意外,毕竟大底是个不可轻易逾越的物理优势。

10bit更大的优势还是在于调色~ 而索尼看到这样子结果,会不会更加不给10bit了,毕竟和竞争对手也就打个平手。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