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策略是什么?属于记忆策略吗?
作者:紫南发布时间:2023-02-08浏览:465
所谓元认知策略是指控制信息的流程,监控和指导认知过程进行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利用认知过程中获得的知识,通过确立学习目标与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结果等手段来调节语言行为。
[编辑]元认知策略的内容(一)元认知计划策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给学习作计划就好比是足球教练在比赛前针对对方球队的特点与出场情况提出对策。不论是完成作业,还是为了应付测验,学生在每一节课都应当有一个一般的“对策”。成功的学生并不只是听课、作笔记和等待教师布置测查的材料。他们会预测完成作业需要多长时间,在写作前获取相关信息,在考试前复习笔记,在必要时组织学习小组,以及使用其他各种方法。
换句话说,成功的学生是一个积极的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者。(二)元认知监控策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这些策略使学习者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当你为了应考而学习时,你会向自己提出问题,并且会意识到某些章节你并不懂、你的阅读和记笔记方法对这些章节行不通,你需要尝试其他的学习策略。下面说说两种具体的监控策略——领会监控和集中注意。1.领会监控一种具体的监控策略就是领会监控,熟练的读者在阅读时自始至终都持续着这一过程。
熟练的读者在头脑里有一个领会的目标,诸如发现某个细节,找出要点等,于是,为了该目标而浏览课文。随着这一策略的执行,如果找出了这个重要细节,或抓住了课文的要点,熟练的读者会因达到目标而体验到一种满意感。但是,如果没有找到这个细节,或者不懂课文,则会产生一种挫折感。
如果领会监控最终显示目标没有达到,就会采取补救措施,比如重新浏览材料,或者更仔细地阅读课文。一些研究表明,从幼儿到大学生有许多人都缺乏这种领会监控技能,好多学生总是把重复(如再读、抄笔记等)作为他们的主要策略,从课本或讲演中学习新知识,为了帮助这样的学生,德文(Devine,1987)建议他们使用以下策略以监视并提高他们的领会:(1)变化阅读的速度。以适应对不同课文领会能力的差异。对于比较容易的章节读快点,抓住作者的整体观点;对于较难的章节,则要放慢速度。
(2)中止判断。如果某些事不太明白,继续读下去。作者可能会在后面填补这一空隙、增加更多的信息、或在后文中会有明确说明。(3)猜测。
当所读的某些事不明白时,养成猜测的习惯。猜测不清楚段落的含义,并且读下去,看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4)重读较难的段落,重新阅读较难的段落,尤其是当信息仿佛自相矛盾或模棱两可时。最简单的策略往往是最有效的。
2.集中注意注意和金钱、能源一样,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在某时刻,只能注意有限的事物。当教师要求学生将他们有限的注意能量全都花在他所说的每一件事上,学生只得放弃对其他刺激的积极注意,只得变换优先度,将其他刺激全部清除出去。例如,当人们全心注意一个有趣的谈话者时,他们就意识不到细微的身体感觉(如饥饿),甚至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其他刺激。
有经验的讲演家知道,听众一旦心不在焉时,他们已经不再集中注意听讲了,可能已经转向注意午餐或其他活动了,因此就要重新抓回他们的注意力。在课堂中,有些学生往往很难把注意集中在教学任务上,而分心于那些有吸引力的、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教师常常埋怨课堂上那些不能维持注意力的学生不成熟、注意力有缺陷、或者不想学。
不幸的是,使用不同的标签去描述注意力问题无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柯诺(Corno,1987)指出,注意力关系到自我管理的问题,因为学生很难计划和控制他们的学习。她认为需要教学生一些抑制分心的学习策略,来帮助他们对行为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如注意此刻自己正做什么、避免接触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等。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缺乏注意力方面的知识,犹如他们缺乏数学概念。
如果能教他们一些对注意进行监视和自我管理的技能,教师就不会再在意全班同学的注意了。学生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能使用这些技能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有效地选择课本或讲演中的重要的信息加以注意,是某些学习者常常使用的一个策略。
有研究表明,速度快的学习者常常使用一些比较好的方法,来选择恰当的信息加以注意。教师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上,尤其集中在重点上呢?有关信息加工系统的知识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在感觉登记中的信息,如果加以注意就进入短时记忆,如果不加注意就会消失,因此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学生挑选重要的材料,鼓励他们对其加以注意,减少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并且教他们处理那些能分散注意的事物的技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采用下面几个方法来获取学生注意力,所有这些方法部可归到“唤醒学生的兴趣”这一标题之下。
(1)教师可以设置教学目标,告知学生本课的目标。在上课之前,告诉学生所注意的目标学生学得会好一些。(2)使用标示重点的线索。
有些教师增高或降低他们的声音,表明他们正要说关键的信息,有些教师可能使用手势,重复或在显要位置表达同样的信息,课本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或不同的排版指明要点。(3)增加材料的情绪性。有些宣传媒体常常选择情绪色彩浓的词来赢得注意。这就是为什么报纸的标题说“某某议员枪毙了某教育法案”而不说“某某议员否决了某教育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