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赣南游击词的意思

作者:大山发布时间:2023-02-21浏览:468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又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这是陈毅元帅1936年春写的《赣南游击词》中的诗句。它记下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段难忘的史实,凸现了党与人民血肉相连的关系。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为了加强苏区的政治、军事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苏区中央分局,由陈毅、项英等同志领导。到了1935年元月,苏区地域缩小,面对强大的敌人,苏区中央分局决定分9路突围。 3月,项英、陈毅等先后到达以油山为中心的赣粤边地区。敌人动用重兵,采取移民并村和赶群众出山的手段,长期搜山、围山、烧山,企图把游击队困死在崇山峻岭之中。1936年1月下旬至2月,赣粤边地区出现罕见的大雪封山,游击队的粮食断绝,只能摘野果,采野菜,剥竹笋充饥。面对红军游击队的困境,赣南地下党的同志组织群众,利用每月初一和十五开禁进山砍柴的机会,把大米藏入挑柴的竹杠中,把食盐溶进棉袄里,设法丢在山上,转交游击队。陈毅在油山秘密据点吃着从山上“捡”来的大米饭,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赣南游击词》。 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和掩护,红军将士才坚持了赣南游击战,夺取了反“清剿”斗争的胜利。并且,正如陈毅同志1942年在一封信中指出的,“南方的三年游击战争,也同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可战胜的伟大革命力量。”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