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怎样防止中病毒

作者:山水闲人发布时间:2023-02-04浏览:458


如何防止你的个人电脑感染电脑病毒

电脑病毒接连出现,用户稍一不慎,电脑就可能会感染到电脑病毒。由于电脑病毒的种类甚多,而且它们往往透过狙击软件的安全漏洞及常用的电邮服务来传播,用户必须提高对电脑病毒的警觉性,增加对电脑病毒的认识,并配以适合的电脑软件工具,方可增强个人电脑对电脑病毒的抗御性。以下将简单介绍对付电脑病毒的三大防卫术:

(一) 启动防火墙

防火墙是个人电脑跟外联网络(如互联网)连接的第一道防线,所以互联网用户更应将其多加利用,藉以保障个人电脑的安全。其实,现时设定防火墙的工作并不复杂,因为微软的视窗作业系统自 Windows XP 开始,已经内建了一个具备了基本功能的网际网路防火墙,用户可以参考以下微软网站网址来设定及使用该内建防火墙:

Microsoft Windows XP中文版本: http://www.microsoft.com/taiwan/security/protect/windowsxp/firewall.asp

Microsoft Windows XP 英文版本: http://www.microsoft.com/security/protect/windowsxp/firewall.asp

但如果你现时使用的并非视窗作业系统,又或者该视窗作业系统是Windows XP 以前的版本如Windows NT/2000 或 Windows 95/98/Me,则须另行安装软体或硬体防火墙。著名厂家如赛门铁克 (Symantec)、McAfee及 趋势科技 (Trend Micro) 都有为个人及企业提供一些更完善的防火墙方案。

· 甚么是防火墙?

防火墙是一个由软件或硬件设备组合而成,用以分隔本地网络和外界网络的资讯防护系统。藉著对流经的网络通讯进行扫描,它能过滤掉部分的电脑病毒以及一些黑客对本地网络的攻击。此外,防火墙也可以透过防止由特定端口流出任何本地通讯或禁止一些来自特殊站点的访问,以达到保护本地网络及个人电脑的目的。

(二) 使用防毒软件

安装了防火墙的个人电脑并不等于对电脑病毒打了免疫针。假如你仍旧对一些可疑邮件掉以轻心,任意开启一些附著电脑病毒的电邮附件,又或者在浏览网页时不小心地授权执行了一些恶意的程式码,都会令你的个人电脑感染电脑病毒。所以,即使设置了防火墙,仍然是有安装防毒软件的必要。

著名的防毒软体计有由赛门铁克(Symantec) 公司的诺顿系列(Norton Series) 、McAfee 公司的 VirusScan及趋势科技(Trend Micro) 的 PC-Cillin等等 … 当中有些防毒软件更已经包括了防火墙功能,并不需要另行购置。在取得防毒软体后,用户就应该立即利用它来执行以下的防毒工作:

即时扫描 (Real-time scanning):指电脑会在读取和写入文件的同时,进行病毒扫描,即时防止电脑档案受到病毒感染。此外,该功能也有助于发现一些类似病毒入侵的操作,比方来说,透过侦测对系统启动区的异常写入,可以提前发现潜伏于电脑记忆体的病毒。

电邮扫描 (E-mail scanning):由于部分互联网供应商并没有为客户的电子邮箱提供电邮扫描及清理病毒电邮的服务,所以病毒于互联网上可轻易随电邮进入用户电脑,再从公司内部网络散播。用户可藉启动此功能来堵截大部分附带于电子邮件的电脑病毒,另一方面,用户亦应当选用备有电邮扫描功能的电子邮箱(如雅虎及Hotmail)等来收发电子邮件。

硬碟排程扫描 (Scheduled hard disk scanning):是指针对硬碟而进行的定期病毒扫描。

浮动视窗管理(Popup windows management): 相信不少互联网用户在浏览一些提供非法软件或非法音乐下载的网站时,都会遇到浮动视窗不停跳出的情况,这些浮动视窗除了令人感到烦扰外,用户一不小心点击了这些浮动视窗后,就往往等同授权执行一些程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小的如更改用户浏览器的首页设定,大的则可严重至植入恶意的木马程式以盗取个人资讯,都会危你的电脑及对个人的资讯安全造成不容忽视威胁。

(三) 定期为作业系统和防毒软件进行软件检查及更新

由于作业系统和防毒软件都有可能出现安全漏洞,所以要定期进行线上更新,或将防毒软件自动更新的功能启动。

由于大部分的电脑病毒都是针对视窗平台(Windows Platform)而设计的,所以采用视窗系列的用户就应格外留意更新通知,并从速安装。

此外,为了保持一个防止病毒软件的效能,用户亦必须经常更新防毒软件的病毒定义,以确保防毒软件能够准确地侦测到最新型的电脑病毒而作出防治。当然,我们亦强烈建议用户使用正版软件,除了出于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外,正版软件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完善的售后服务如线上更新及技术支援等,使用户的利益得到更多及更好的保障。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