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让木屋里有和平,让豪宅里起战争最初出自哪里?

作者:晨曦发布时间:2023-03-06浏览:465


“让木屋里有和平,让豪宅里起战争”这句话出自龙应台跟儿子的书信集《亲爱的安德烈——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中第12封信《让豪宅里起战争》《亲爱的安德烈》是当代作家龙应台和其子安德烈互通书信的结集 ,首次出版于2008年12月。《亲爱的安德烈》共收录35封书信,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记录了两代人试图消除隔阂与冲突的努力,也为中西文化的碰撞提供了一个清晰而生动的范例。

内容简介《亲爱的安德烈》是当代作家龙应台和其子安德烈用三年时间互通书信的结集,在信中龙应台和儿子交流内容很广泛,有音乐、电影、民主、权利、德国教育制度、东西方文化碰撞等,安德烈“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认真”;龙应台则“有八分认真,二分知性怀疑”。

安德烈对龙应台“嘲笑有加”;龙应台对安德烈“认真研究”。扩展资料创作背景1999年,安德烈14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中国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她和安德烈的联系就是每天打电话,电话打久了就变得无话可谈。2003年,龙应台卸任公务员职务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所以龙应台就想到底怎么样可以重新认识这个人,当时她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就是,就这么下去,两个人最后渐行渐远;第二个选择就是,做些事情来认识一个18岁的人。

如果是前一个选择的话,龙应台挺不甘心。所以才会去找安德烈——心里不抱任何的希望,没有任何的期待,甚至等着被安德烈拒绝——她还是找了安德烈,问他愿不愿意跟通过写信的方式,来重新认识彼此。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就这样,他们以书信的形式进入了对方的生活、时间和心灵。

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后来成了《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