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国际研究揭示南大西洋海域的微塑料分布情况

作者:残颜发布时间:2023-03-07浏览:461


2022年1月19日,《全球变化生物学》( Global Change Biology )刊登了一项由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荷兰海洋皇家研究所(Royal Netherlands Institute for Sea Research,NIOZ)和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WHOI)研究人员联合完成的新研究,揭示了南大西洋附近一个塑料聚积区内塑料的分布情况,指出海洋内部聚积了大量未被发现的塑料。结果表明,小型微塑料是海洋塑料构成中的关键部分,但是目前仍有待发现。此外,较弱的洋流系统有助于形成海洋深处的微塑料热点,这表明浮游动物等次表层生物摄取的微塑料数量较多。

全球表层水域漂浮着约51万亿微塑料。这些长度小于5毫米的塑料微粒源于各种类型的塑料,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污染。虽然数百项研究对表层海洋或近表层海洋的塑料碎片开展了调查。但是,这些研究仅局限于表面,并未揭示贯穿于整个水域的污染情况。为了更深入地认识塑料从混合层以外的海洋表面下沉并最终到达深海的活动机制,研究人员利用原位大体积过滤系统、Manta微塑料采样网和MultiNet浮游生物自动采样器,结合微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对南大西洋副热带环流中的塑料微粒进行了取样。

研究发现,由于与不同的塑料颗粒相互作用的再分布过程呈现出多样且复杂的特点,小型微塑料的数量和分布模式在地理位置上有所不同。此外,微塑料数量的横向和纵向变化较大,在某些情况下呈逆向垂直趋势。小型微塑料的数量比大型微塑料的数量高出2个数量级以上。醇酸树脂等用于大多数商业油基涂料的高密度聚合物和常用于绳索和渔网的聚酰胺占研究中样本总数的65%以上。该发现明显不同于以往在表层海洋发现的以聚合物为主的塑料构成,例如用于包装薄膜和食品袋的聚乙烯,以及用于塑料容器和水壶的聚丙烯。

与通过采样网采集的大型微塑料相比,小型微塑料颗粒的氧化程度更高,在水域中的停留时间更长。这表明,可能通过生物吸收塑料颗粒和相关化学品及其对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潜在影响等途径增加海洋生态系统的 健康 风险。随着商业捕捞行动的扩张,迫切需要开展海洋生物对小型微塑料摄入的研究,以评估生物体中塑料污染的程度。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及作者: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资源环境动态监测快报》2022年第3期,薛明媚;王金平 编译。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