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赶秋节的起源有哪些说法

作者:紫南发布时间:2022-05-21浏览:487


  赶秋节起源有3种说法:1、相传苗寨有个名叫巴贵达惹的人,射中山鹰时,坠落一只花鞋。巴贵达惹为了找到花鞋主人,设计“八人秋”风车邀约村寨的男女来玩,然后如愿找到花鞋主人,后演变成赶秋节。2、神农派一男女去东方寻种子种五谷,苗族人称他们为秋公秋婆,赶秋节就是苗族先民为感恩神农及秋公秋婆而举行的活动。3、苗族人民在宽坪中竖一根花柱,把牛绑在花柱上,在锣鼓声中杀牛分肉,再举行跳鼓,唱歌等方式庆祝节日。

  赶秋节又称秋社节、交秋节,这是湘西花垣、凤凰、吉首、泸溪等地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立秋时,当地群众停止干农活,穿上盛装,结伴成群,欢聚在传统的秋坡上,进行打秋千、吹笙、歌舞等娱乐活动。活动完毕时,由众人选出两位有声望的人装扮成“秋老人”,向大家预祝丰收和幸福。

  赶秋节插入英雄美女的爱情传说,使赶秋节成为了具有祷念神农取谷种伟业和歌颂自由爱情意义的群众性娱乐节俗活动,花垣县麻栗场的赶秋节,每年参加的群众达七八万人之多。可见苗民对神农派人取谷种之崇拜。

  赶秋节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苗家男女老少,穿金戴银,从四面八方赶到花杆脚下,吹芦生、弹响蔑、跳脚架、耍大刀、斗牛、摔跤、斗画眉、爬花杆。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