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有哪些常见的,实际上荒谬的常识?
作者:小雪发布时间:2023-02-01浏览:460
一部好的影视剧能够带给我们一场美好的视觉体验,但是也有一些影视剧却是让人“三观尽毁”,剧中会出现一些出乎想象的事情。比如说,“我赌你的枪里没有子弹之子弹会拐弯”、“徒手撕鬼子”、“八年抗战到了最紧要的时刻”以及古装剧中出现一些现代化的镜头等。
接下来,编者就和大家一起细数影视剧中那些虽然常见,但是实际上却很荒谬的常识:
01、影视剧中产妇在医院保大保小问题
在古代当产妇难产的时候,的确会存在保大人还是保小孩的两难选择问题。但是在现代社会却不会也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场景,因为现在的医院是有基本规则要求的,如果遇到产妇因为生产出现生命危急的情况,一般都是保大人。
02、皇宫里女眷的着装问题
现在的许多古装电视剧中女眷都是身着华丽的服饰,打扮精致,盘着一头秀发。但是实际上在古代,这样的现象并不会出现。在古代的后宫中除了嫔妃以及贵族女性能够穿好看的衣服,所有的宫女都是相同的衣服装扮。
根据记载,女眷一般都是宫里赏衣服穿,一年四次,一次四套。而且衣服的颜色和款式都是有着一定限定的,必须符合宫里的规矩。之所以这么做并不仅仅是为了省下一笔钱,更多是避免宫女们招惹是非。
03、关于“皇上”的称谓
其实“皇上”这个称谓是在满清时期才用得比较多的,在此之前很少会使用。在明朝时期,正式场合下使用的都是“陛下”,而在宋朝则会称其为“官家”,每个朝代的称谓都会有一定的差别。
04、关于“臣妾”的称谓
《周礼》中说,“臣妾,男女贫贱之称”,所以自称为“臣妾”的一般都是社会地位底下的人。而后宫的嫔妃们很少会在面对皇上的时候称呼自己为“臣妾”,因为那样不仅不能说明自己谦卑,而反而是自我贬低的一种表现。
05、关于“爹”、“娘”的称谓
在很多古代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子女对父母的称谓都是“爹”、“娘”,但是实际上这样的称呼并不正确。根据《史记》中记载,刘邦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太公”和“翁”。其实在汉代以前,子女对于父母的称呼就已经有“考”、“妣”、“父”、“母”等。
编者认为这些常识性的错误并不应该出现在电视剧中,因为可能会误导观众形成错误的认知,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同时笔者也希望编剧在编写剧本的时候多用心,多下功夫去了解历史常识,不要出现基本认知错误。
相关推荐
- 1千克有多少粒米?
- 皂角树适合哪里种植 皂角树适合在哪里种植
- 在苏州倒垃圾
- 照明灯具厂家有哪些?
- 普通人怎么当体育老师?
- 皂角树苗什么时候种植合适
- 卫子夫的儿子刘据做了皇帝么 卫子夫的儿子刘据有没有做皇帝
- 四月是你的谎言 的OP和ED名字
- 欧司朗和飞利浦的卤素灯泡哪个好
- iphone6s参数详细参数表
- 欧司朗66140cb氙气灯泡的生产日期在哪里?
- 玉兔呈祥留硕绩,金龙献瑞创辉煌 多多赏析一些吧,200或300字
- 速度与档位不匹配怎么判定的?
- 粤语dj最近很红饮烧酒是什么歌
- 吸塑和注塑的区别
- 元音字母有哪些
- 电影作品中的荒诞美是什么意思
- 玉兔呈祥漫天春 平安临门遍地福 哪个是上联
- 富贵树怎么养?
- 恢复的英文短语b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