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开天窗夹住女儿浑然不知:心大的父母,养不出健全的孩子
作者:烟栀发布时间:2023-03-05浏览:464
萨姐出品
又一起孩子意外受伤的悲剧!
广东东莞一位妈妈开车载5岁的女儿,因车内温度高,就把车窗全部打开。
车开到一半,觉得热就想把车窗关掉开空调。大约五分钟后,这位妈妈感觉温度没变化,就回过头看,令她震惊的一幕出现了:
车窗夹住了女儿的脖子,孩子软趴趴一动不动!
妈妈吓坏了,赶紧送女儿去医院救治。
当时小女孩浑身抽筋、小便失禁、吐血,甚至还出现心脏骤停。
经过十多天的抢救下,小女孩最终脱离生命危险。
不幸中的大幸!
然而有人发问,为什么孩子会被车窗夹到头,5分钟后妈妈才发现这个情况?
据称,当时一上车,女孩没坐安全座椅,车窗摇下来后,估计她是好奇把头探出去了。
想想太可怕了!如果妈妈没有“及时”发现,极有可能就和女儿阴阳相隔了。
生活中,像这样“心大”的父母绝不是少数。
他们并非不爱孩子,未必会用错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可是他们的“不上心”,足以给孩子带来难以磨灭的痛苦和伤害。
父母心太大,想想都可怕。
01
孩子出事,父母难逃其咎
云南玉溪一位爸爸,骑着共享单车,不仅把3岁的儿子放在车筐里,还边骑边看手机。
骑到路口,一个紧急刹车,坐在车筐上的儿子狠狠摔到了地上。
随后,他一脸没事的样子,继续把儿子抱起来放进车筐上。
正准备要继续前行时,被警察发现了,为此受到了批评。
这惊人的一幕,让人捏了一把冷汗。人流湍急的环境中,那么大的孩子坐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车筐上,万一不是摔倒,而是出现车祸呢?
作家伊坂幸太郎有句名言:“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这些父母最常见的心态是: 没事的,别人都这样,我也可以这样 。
无知无畏。没出事还好,一旦出事,必定追悔莫及。
说到底,孩子出任何问题,都跟父母有关。
前不久,湖南一位12岁男孩的左边锁骨长出了一个鹌鹑蛋大小的肿块,被诊断为肺癌晚期。
医生表示,这么小就得这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病的病例屈指可数,主要是跟饮食习惯、作息、精神压力有关。
知道情况后,男孩的父母后悔不已,不停地哭诉:
原来,孩子一日三餐饮食不规律,几乎不怎么吃早餐,喜欢熬夜打 游戏 ,爱吃零食,渴了就喝碳酸饮料和果汁,基本不喝白开水。
虽然父母也有“逼”孩子吃,但不难想象到,孩子一定是从小就养成这样的生活习惯,才导致今天这种结果。
其实,孩子的意外根本不比成人少。
惨剧,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真正发生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当他正处在一个需要外界保护和照顾的人生阶段时,父母一个不上心,分分钟会酿成大错。
孩子出事,父母甩不了锅。
02
“心大”的父母,养不出健全的孩子
在节目《少年说》里,一个叫叶子健的小学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一开嗓,他就吐槽自己的爸爸妈妈,“手机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
全场哄堂大笑,可他却一点也笑不出来。
他觉得,每次一抬头看父母,父母都在看手机,根本不理会他。
甚至为了不让他吵,想让家里安静一些,会把手机塞给他,让他玩。
为此,他很气愤,认为父母现在用手机稳住他,等到他沉迷 游戏 了,又怪手机耽误他。
这种“双标”的生活,让他倍感难受,其实他不爱玩手机,也不爱玩手机的父母,只是希望父母能放下手机,多关爱他陪伴他。
听着他的“控诉”,全场的孩子哭倒了一片。
大家感同身受,知道那种被父母忽视的滋味,真的不好受。
“网红鼻祖”沉珂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
小时候,她家里条件特别好,爸爸是上市公司的老板,整天忙于工作应酬,很少和她有交流。
妈妈常年在国外度假,也不怎么管她。
自从小学四年级,她被父母送去贵族学校读书,从此就和父母没有太多联系了。
如今,她长大了,成年了,有名气了,生儿育女了,也依旧难以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安全感。
生活中,物质享受一样都不缺;可是父母的“不上心”, 情感 的缺失,对孩子是一生难以磨灭的匮乏。
儿童精神病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曾一针见血指出:
作为照顾者、养育者,对孩子的成长需求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如此“心大”,根本养不出 情感 强大的孩子。
03
父母早知道,孩子更幸福
教育专家蒙台梭利说过:“我们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生,也会决定他的一生。”
父母,不仅是称呼,也是职责和担当。
第一,做个“学习型”父母,与孩子共成长。
卢梭说过:“孩子生而为孩子,但父母并非生而为父母。”
这个世界上,最不容易的职业就是父母,没有上岗培训,没有演练实操,也没有任何的经验积累,很多事情和问题,都靠自己摸索。
要如何避免问题发生呢?唯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有远见的父母,从来都不囿于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而是不断学习、了解,好让自己吸收和掌握更多正确的 育儿 观念和做法。
时代正在变迁,孩子所处的环境一天天都在发生变化。
第二,多看见孩子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Jasper曾经主动向妈妈应采儿表示,想学小提琴。
应采儿答应了,给儿子买琴,请老师上门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在学琴上的需求。
当儿子在练琴遇到“瓶颈期”想放弃时,她知道这不是孩子的本意,而是需要鼓励和鞭策。
并非放任孩子随心所欲做自己想要的事,就是对孩子的爱。
相反,能看到孩子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并付诸行动去陪伴和鼓励孩子,才是用心的表现。
父母上不上心,孩子一看便知。孩子被当回事,他也会把父母当回事。
第三,多留心眼, 预设 孩子的危机提前预防。
孩子成长会遇到的问题,大多都是可预见的,包括身体的 健康 、心理的起伏和 社会 适应的情况。
带孩子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走失、防拐、交通安全等相应的提醒和教育;
不同的成长阶段,孩子面对不同事物和任务时的情绪,父母要做好事前引导,事后疏导;
接触不同的环境、人和事,告诉孩子守纪律,做好底线教育。
防范于未然,父母多一些心眼,保护的事情做再多,永远不嫌多。
有父母做孩子最强有力的保卫士,大家也少了更多后悔的时刻。
《兰海说成长》中有句话特别戳心:
有了孩子后,父母的人生就不再单单属于自己,更多了一份责任和义务。
这份爱,将会是孩子快乐成长、幸福安康最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