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北京自然博物馆镇馆之宝 急!!!!!

作者:小兔兔发布时间:2023-02-23浏览:466


148件国宝级标本在北京自然博物馆首次亮相

有朱德总司令80岁寿礼 有乾隆皇帝珍藏的牦牛角 148件标本中有许多是国宝级的“镇馆之宝”

八大看点 麝牛“见证”尼克松访华

自然博物馆开辟出澳洲特有动物展厅 搬出了制作精良的珍禽异兽标本 首次亮相的孔鸟能叼起小汽车

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部主任、古生物专家王文利说,自然博物馆明天要拿出来展出的148件标本中,有许多是国宝级的“镇馆之宝”。

作为标本,它们的珍贵之处不仅仅是因为年代久远、稀有、研究价值大,或是揭开了生命进化中的某个悬疑,还在于它们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看点之1

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馈赠

葫芦结出木瓜如意

王文利主任说,建馆至今,自然博物馆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本次展览上将展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转送的珍贵礼品标本近20件。

灵雀窝和高鼻羚羊角标本是1954年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团赠送给毛泽东主席的。这两件标本仍被装在当年的礼品盒中。

还有一件很特别的标本——“木瓜如意”。整个如意长约半米,是用一整个葫芦制成的,其造型和图案全部是在葫芦生长过程中用压模方法使葫芦依势长成的。这个如意是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我国近代实业家陈叔通先生赠给朱德80岁寿辰的寿礼,是陈老家的传世珍宝。

看点之2

“见证”中美友好的麝牛标本

老饲养员不禁落泪

精品厅展示的标本中,有些是有着重大历史背景的。其中,来自北美的麝牛是最具代表性的。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前冥思苦想,不知该送中国人民什么礼物。最后,他决定赠送一头北美的特色动物——麝牛。

这头麝牛来中国时是活着的,在北京动物园安了家。几年后,麝牛死了,自然博物馆便将其剥制成标本保存。

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曾来自然博物馆制作节目,还特意请来了当年饲养这头麝牛的老饲养员。老人一看到这头麝牛的标本,不禁流下了眼泪,说:“它哪都好,就是脾气不太好,有时挺任性的!”

麝牛身长约3米,体态健壮,一身深褐色的毛垂得很长。标本剥制精美,栩栩如生,难怪老人会见标本而落泪。

看点之3

来自紫禁城的皇家珍藏品

夜光蝾螺容纳百川

自然博物馆建馆之初,大多数标本来自各种渠道的捐赠,其中有一部分极品曾经久居深宫。

在皇宫收藏标本展位里,一对牦牛角色泽剔透,额骨的中央刻有青蓝色的满文,上面记载着这是1775年(清乾隆四十年)4月17日由当时的理藩院侍郎赠送给乾隆皇帝的。

一同展出的还有两只夜光蝾螺。一只雕刻着一条盘龙,极富动感;另一只体积略小,绘有一组山水人物。

王主任介绍说,珍珠层如此厚且光泽度这么好的蝾螺极为罕见,即使在皇室收藏中也堪称上品,其价值难以估算。

看点之4

蝴蝶翅膀拼成的“蝶趣图”

灯下映出斑斓五彩

在标本楼2楼楼梯,迎面悬挂着一幅蓝色的“壁画”,名为“蝶趣拼图”。其实,它是由巴西特有的蝴蝶拼制而成的。正中间是一只完整的“欢乐女神蝶”,周围全部由小闪蝶的翅膀拼成。

据介绍,拼成这幅图共用了200多只闪蝶的翅膀。从不同角度看,拼图呈现出的是不同的光泽和色彩,时而幽蓝,时而碧绿。而且,打开不同的灯光,其色彩也不相同。

“蝶趣拼图”是由原我国驻巴西参赞从巴西带回国的。就在前不久,他将拼图赠给自然博物馆收藏。

看点之5

狼鳍鱼凝固在1.24亿年前

火山埋藏奇幻世界

在3楼展厅门口的对面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化石图画“戴氏狼鳍鱼图”。这块化石形成的年代是距今1.24亿年前。

狼鳍鱼是中生代时期东亚地区特有的淡水鱼类。画面中约有上千条狼鳍鱼,它们正在河湖浅滩捕食戏水。可就在这时,火山突然爆发,它们顷刻间就被大量的火山灰迅速埋藏,凝固在了那个遥远的瞬间。上千条狼鳍鱼都还保持着被埋藏的一瞬间的姿态,连鱼刺、鱼鳞、头尾、眼睛都看得清清楚楚。

狼鳍鱼是我国发现最早的真骨鱼类,这块保存完整的化石更堪称稀世珍品。

看点之6

独一无二的模式标本

垩齿犀正洗泥沙浴

模式标本是最早发现物种时的奠定标本,它的特点是世间仅有,独一无二。通常是由发现者自己来为标本命名。

明天的展览上约有10余件自然博物馆研究人员找到的模式标本,包括精美的琥珀、蝴蝶、飞禽、蟹类等。其中,最有意思的是3楼展出的产自宁夏、甘肃一带的垩齿犀,直到现在,它的半个身体居然还被埋藏在沙地中。

王主任说,垩齿犀是自然博物馆研究人员首次建立的新种,其名称也是由发现者创立的。

看点之7

首次公开展示罚没珍贵标本

兴义龙曾远渡重洋

明天的展览上,将首次展出一批被罚没的珍贵标本。其中包括:美国和中国海关合作,在美国圣地亚哥罚没的“兴义龙化石”;北京市工商局宣武分局罚没的“鹦鹉嘴龙化石”;朝阳区小关派出所罚没的距今约1.2亿年前的“恐龙蛋化石”等。

这些标本都是首次在公开场合展出。王主任说,近年来,一些贪利之徒偷偷地将我国珍贵标本和化石带到国外,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最可怕的是,这些珍贵的标本常常被切割,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看点之8

澳洲特有动物池塘边大聚会

袋熊鸸鹋各得其乐

为了再现动物生存环境,自然博物馆还将3楼展厅的整个右侧展位用来展示从未展出过的澳洲特有动物。

在约10米长的展位中,远处是蔚蓝色的大海,脚下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着14种澳洲动物,有澳洲鳄、鸭嘴兽、鸸鹋、红袋鼠、树袋熊、环尾袋貂等。它们有的在树上攀援,有的在湖泊中小憩,还有的正在草地上觅食……

王主任介绍说,这批动物标本是澳大利亚堪培拉博物馆赠送给自然博物馆的。

本版撰文/记者 汪红

1东北虎

标本室的专家正在把东北虎的整体标本安装在标本架上。

与以往自然博物馆陈列的大型哺乳动物标本相比,这次的展品无论从毛色、品相还是剥制工艺上都是顶级的。特别是这些动物的动作和神态,更是活灵活现。

2大极乐鸟

这是1963年刘少奇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时,印尼友人赠送的印尼特有鸟类大极乐鸟的标本。

3金刚鹦鹉

这是李先念赠送给自然博物馆的金刚鹦鹉标本。

金刚鹦鹉是南美特产。

这只鹦鹉标本体型高大,足有0.5米高,毛色亮丽光鲜,极为罕见。

4孔鸟

这是新西兰政府赠送给自然博物馆的孔鸟标本。这只孔鸟高约2.3米,腰弯着,头微微昂起,形态极为逼真。

关于孔鸟的生存年代一直是有争议的,有人推测它在距今300年前左右就灭绝了,但也有人声称在航海时见过此鸟。

孔鸟的身材高大。据传说,最大的孔鸟科鸟类身高约10米。有专家估计,它的嘴能叼起一辆小汽车。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