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护壁堵漏方法

作者:山水闲人发布时间:2023-03-09浏览:459


马坑矿区地层自上而下为:加福组—文笔山组煤系地层;栖霞组—船山组—经畲组灰岩;林地组石英砂岩等;磁铁矿赋存于船山组—经畲组之间;辉绿岩、矽卡岩、石英脉沿构造裂隙侵入在灰岩—矿体之中。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火成岩入侵、岩脉穿插、围岩蚀变、风化作用、地下水活动等影响,使岩石的完整性、稳定性受到破坏;区内断层交错,破碎带多、裂隙发育,溶洞成串出现,有的地层风化松散,有的地层硅化坚硬,有的地层似烂泥夹有燧石硬块,有的地层燧石硬块却被包裹胶结。这些不稳定复杂地层给钻探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在上马初期,凭借热情和其他矿区的施工经验,对马坑矿区地层复杂性认识不足,没找到适合矿区地层施工的护壁方法,走了一些弯路。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对复杂地层钻进积累了以下的经验和认识。

5.5.1 复杂地层分类及其对钻探施工的影响

矿区地层复杂性表现在:复杂地层深,厚度大,而且反复频繁出现,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给钻探施工造成危害比单层时更严重:下部复杂地层出现,加剧了上部地层的不稳定;上部地层的不稳定,增加了对下部地层处理的困难。马坑矿区复杂地层按地层特点可分为水敏性地层、洞隙性地层和破碎地层三类。

(1)水敏性地层

这类地层主要在钻孔上部加福组—文笔山组煤系地层中,平均厚度约200~300m。根据水化性质差异,又可分为三种:

1)水化溶胀层。一般在风化泥岩、砂质泥岩中常见,对钻探施工影响表现为:地层吸水,体积膨胀,泥浆失水量增加;粘土入侵,孔内自然造浆严重,泥浆性能遭到破坏,泥皮质量差,易造成缩径、粘附卡钻、糊钻等事故。

2)水化松散层。一般在风化砂岩、矽卡岩、溶洞充填物中常见,对钻探影响表现为:岩石矿物间胶结力弱,遇水后矿物之间内摩擦力减弱,自然安息角减小,在机械振动下,易形成大孔段的垮塌。由于岩层倾角较陡,这种沿层理的垮塌更加严重,造成钻孔严重超径,孔内岩粉剧增,无法正常钻进,埋钻、断钻杆等事故多发生在此类地层。

3)水化崩落层。一般在解理发育的砂岩中常见。解理中充填粘土质矿物,遇水溶解分散,岩石块状间的楔紧力减弱,导致岩层崩落。水化崩落地层对钻探施工影响表现为:坍塌掉块、钻进阻力增大、蹩车严重,易造成断钻杆、卡钻等事故。

(2)洞隙性地层

这类地层一般出现在文笔山组—栖霞组灰岩接触带以下,平均厚度200~400m。根据成因、形态又可分为两种:

1)裂隙:文笔山组—栖霞组灰岩接触面为一稳定的成岩裂隙层,厚度约30m,形态为开放性的。

裂隙对钻探施工影响表现为:全泵量严重漏失,孔壁压力平衡遭到破坏,上部水敏性地层发生瞬时坍塌。灰岩层中还发育溶洞性裂隙,有的长达百余米,曾有120m钻杆断入孔内找不到的情况发生。有的裂隙与地面相通,雨水通过裂隙,带着砂子流入孔内,冲稀泥浆,孔内岩粉增多;有的裂隙与溶洞串联,形成严重漏失通道。充填物严重坍塌,对钻探造成影响同水化松散层。

2)溶洞:在灰岩地层发育,栖霞组中多见,大小不一,溶洞钻穿距离20~30m为常见。溶洞有成串性特点,最多一个钻孔可达70~80个,与裂隙串通危害性更大。有的溶洞有充填物,有的溶洞是空洞。

溶洞对钻探施工影响表现为:钻具突降,漏失,易折断钻杆、钻具,易造成孔斜。有充填物的溶洞(充填物成分多为软泥砂、燧石等)对钻探施工还有附加影响:钻速突然增大,冲洗液冲起泥砂,燧石硬块落下,堵塞溶洞贯通口,造成扫孔困难,有的甚至因找不到原孔而报废进尺。

(3)破碎地层

这类地层在矿层、矽卡岩、辉绿岩以及加福组—文笔山组的局部地方均有出现,主要由断层挤压、围岩入侵、岩石本身脆性,矿物结晶程度差异等引起。破碎地层对钻探施工影响表现为:岩石易受机械振动破碎,造成坍塌、掉块、活石等情况的发生,钻具下不到底,无法正常钻进,有的还有漏失现象。

5.5.2 马坑矿区复杂地层钻进与护壁方法

通过实践,认识到“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防治结合,讲求实效”的复杂地层治理方法是正确的。矿区地层复杂多变,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不尽相同,不同地层钻孔结构、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单靠一种方法,难以对付。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合理选择治理方法,几种方法联合使用,综合治理复杂地层,才能赢得时间,提高钻效,顺利完成任务。

5.5.2.1 水敏性地层钻进与护壁方法

(1)使用泥浆钻进

1)文笔山组—栖霞组接触带以上的水敏性地层。

文笔山—栖霞接触带是严重漏失层。矿区曾开展PAM不分散低固相泥浆应用试验,由于思想上存在片面认识,认为钻遇该接触带后,泥浆全部漏掉,泥浆成本过高,不合算。因钻孔漏失问题没有解决,泥浆试验没有深入进行,影响了轻型优质泥浆的推广使用。因此,在实际钻进中,根据地层特点和其他矿区泥浆使用经验,主要选用细分散淡水泥浆。

细分散淡水泥浆使用时,考虑泥浆失水量对泥皮质量、地层吸水缩径的影响,强调泥浆管理,注意泥浆性能的调整与处理,勉强解决上部水敏性地层护孔问题。

在这层钻进中,也采用了快速钻穿、套管隔离方法,尽量缩短钻孔裸眼时间。

2)文笔山组—栖霞组灰岩接触面以下的水敏性地层。

文笔山组—栖霞组灰岩接触面以下的水敏性地层(如风化辉绿岩、溶洞充填物等),由于在严重漏失层之下,主要采用泥浆顶漏钻进,情况严重时也采用套管隔离(见后述)。顶漏钻进的做法是:

(a)加大泥浆池,增加泥浆储备,边漏边钻进;

(b)配合使用节水措施,如在安全条件允许下,采用小泵量钻进;

(c)使用反循环钻进时,选用双喷嘴微型反循环,提高返水效率,减少泥浆用量,延长回次时间,增加回次进尺;

(d)采用泥浆搅拌机连续搅浆补充,坚持“搅好泥浆再钻进,用完泥浆就提钻,决不省水打懒钻”的原则。

顶漏钻进应用案例:ZK669 孔在670~675m遇到水敏性断层带,使用泥浆钻进,孔内正常;由于泥浆有进无出,供不应求,平均一小班要用1~2车粘土,运输力量紧张,改用清水钻进;清水钻进只两个小班,孔内坍塌、掉块越来越严重,扫不到底。针对这一状况,专配两辆汽车拉土供应,派专人搅泥浆,坚持泥浆钻进,约二个月之久,孔内正常,最后顺利终孔。

(2)小径打、大径扩

矿区东北片覆盖层较厚,情况比较复杂,为防止地层吸水膨胀,引起缩径卡钻等事故,大部分采用了小径打、大径扩的方法钻进。

1)小径打、大径扩的方法。①小径双管钻进,几个回次后使用大径下去扩孔。此法多用于风化泥岩、砂质泥岩等既缩径、岩心又难采的地层。②小径无泵钻进,几个回次后大径下去扩。此法多用于风化松散的砂岩及溶洞充填物、怕水冲刷的地层。

2)使用小径打、大径扩的优点。保证安全生产,纵使发生卡埋事故,用大径扩孔套取容易处理。

吸水膨胀地层如果不用小径打、大径扩方法钻进,一旦发生事故,对粗径钻具处理,采用透的办法一般是无效的。因此,大多数采用灭的方法处理。钻具灭不干净,孔内残留铁皮,构成事故隐患,延长了事故处理时间,影响了钻进效率。

804分队在F1断层中施工的ZK641孔,全孔有2/3多在断层泥中钻进,采用小径无泵钻进、大径扩与套管配合打到了450多米:用无泵钻进50~60m后,将套管起拔来扩孔重下。如此多次反复,不断加深,最后顺利终孔。

3)无泵钻进吸水膨胀地层注意事项。

(a)裸露孔段应适度,否则裸露孔段大、时间长,钻孔会产生蠕变缩径,最后可能酿成事故。

(b)使用无泵钻进吸水膨胀地层时,因地层自然造浆,孔内冲洗液稠化,影响钻进效率,因此每钻进几个回次后,均需用稀泥浆冲孔一次。

(c)无泵钻杆中心眼小,球阀被泥砂冲上后,球阀易被泥砂挤夹在钻杆上,落不下来,失去无泵作用。

4)无泵钻具改进。针对无泵钻进存在的不足,后续通过改进原有无泵钻具,采用双球阀双岩心管无泵钻具。钻具连接方式:钻头→岩心管→球阀接头→短岩心管→无泵接头→无泵钻杆。

5)无泵钻进钻头。缩径地层无泵钻进使用肋骨钻头更为安全,但马坑矿区水敏性地层既是施工中的复杂层,又是易斜地层,使用肋骨钻头,不利于防斜,因而并不多用。

6)无泵钻进存在问题。使用XB-1000 A钻机靠升降机实现无泵钻进,孔深时,钻进提动次数、高度不易控制。

(3)适时、合理地使用套管隔离复杂地层

套管护孔是马坑矿区复杂地层钻进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整个矿区年使用量达16000~20000m,损耗报废量大,占用管的30%~40%。因此,套管使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到适时、合理:可下可不下的,坚决不下;需要下的,就要果断、迅速地下下去。一般来说,Φ127 mm套管要尽量多罩住一些复杂地层;Φ108 mm套管要根据情况谨慎确定;Φ89 mm套管只有到非下不可时才下,原因是:Φ108 mm以下套管极容易在施工中折断、磨穿(一般不超过20~30 天)。由于马坑矿区套管护壁的重要性,当时下不下套管由各职能部门严格把关,且套管起拔由套管班负责,也存在使用和起拔关系没有处理好的问题而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根据实践,对马坑矿区套管护孔有以下认识:

1)使用套管护孔,要克服两种片面看法:一是不顾情况,非要等到漏失层穿过,见到硬盘才下套管;一是不为下步施工考虑,遇到一点困难,就急着使用套管。

上马初期,根据以往经验,坚持“穿过漏失层,见到硬盘才下套管”,吃了不少苦头。因为,文笔山组—栖霞组灰岩是严重漏失层,为钻穿这层,常常花很大精力,用许多办法进行堵漏,结果漏没有堵住,时间却用了不少,以致上部水敏性地层严重坍塌,造成重大孔内事故。这时想下套管,再也下不去了。

2)第一层套管的下入位置和方法。

总结经历的挫折和失败教训,第一层套管必须接近文笔山组—栖霞组灰岩的严重漏失层,在尚未发生漏失之前把上部水敏性地层先隔离。这是下第一层套管的最适当时机,但在实际中却很难做到。

为了实现利用第一层套管既罩住上部复杂层又隔离漏失层的目的,具体做法是:钻遇漏失层后,立即提钻,向孔内投入泥球,隔离漏失层,并向孔内灌浆;然后用大径钻具扩孔到离漏失层1~2m处,立即组织力量下入套管,隔离上部水敏性地层。下管时要组织好力量,要有明确分工,动作要迅速协调,争分夺秒,缩短下管时间。

由于地层缩径严重,为防止套管未下到预定孔深,中途被抱住(这时可能下部套管悬空,易造成回扣、脱节等事故),因此,下管前要做好下管准备工作:把套管先接成立根,必要时可在孔内先接一部分后,放到孔底(这部分长度要保证上部管口伸入外层套管内);然后再接另一部分,在孔内对接成全孔套管。

3)深部复杂地层下套管隔离方法。

在文笔山组—栖霞组灰岩接触面以下,常钻遇水敏性地层、破碎带等,在采用其他方法难以处理、孔内安全没有保证时,也须考虑下套管隔离。这层套管下的深度一般都比较大,甚至600~700m,常用有暗管、双层套管、外丝加固管等。

由于下管重量大、口径小,易发生的问题有:下管时采用夹板固定,可能夹不住,造成跑管事故;下管后,若把套管全部重量放到孔内,套管易在超径或纠斜处折断;套管口径小,钻进时套管易被钻杆磨薄打断。

针对上述问题,采用的解决办法是:下管时采用千斤顶帽及卡瓦固定,操作既快又可靠;套管到底后,用吊重减压法,吊起部分套管重量,减少套管弯曲变形,并用千斤顶帽及卡瓦、夹板固定于孔口;小径套管,钻进时使用Φ50 mm内丝钻杆,减少钻杆与套管的敲打、磨损。ZK686孔下入Φ89mm套管622.83m,套管总质量达5吨多,就是使用上述方法实现了安全钻进。

4)防止套管脱扣的措施。

上马初期,也经常发生套管脱扣事故。套管脱扣事故发生在松散超径孔段,则难以处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采用了反丝套管后情况有了好转,但在使用时必须注意孔口固定:一般采用夹板与机台木联在一起,并在孔口作一记号,防止上部套管被钻杆敲打回扣。802分队施工的ZK666孔,在这方面有过深刻的教训:该孔下入Φ108mm反丝套管298m,由于操作人员没有认识到“孔口固定”这一措施的重要性,在加换套管后,没有将孔口套管用夹板固定;一小班后,便发生反丝套管回扣,又未及时处理,造成Φ108mm;反丝套管在孔内脱成三节,并且断头在超径部位偏斜;处理时又引起上部孔壁严重坍塌和其他重大事故,最后无法处理,报废进尺300.61m,Φ108mm套管166.93m。

此外,在下管同时,还要考虑到起管问题。除做好孔口封闭外,在条件允许时,在缩径地层可使用比原孔径小一级的套管,目的是便于起拔。同时,在孔口部位连接与孔径相同的套管(俗称“综合套管”),原因是:XB-1000 A钻机主动钻杆直径较大,如果孔口一段套管直径小,在主动钻杆敲打下套管易打断,立动钻杆棱角也易磨圆。

(4)使用水泥护孔

有条件地使用水泥护孔,在局部孔段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多作为临时性的措施。水泥护孔使用条件及灌注方法详见“5.6.1 水泥护壁堵漏技术试验研究”。

5.5.2.2 洞隙性地层钻进与护壁方法

马坑矿区灰岩地层洞隙发育,对于大洞没有更好的办法处理,一般采用套管隔离。初期为防止套管在洞隙部位折断,采用在套管接箍外焊接加固办法,结果焊接处钢材变脆,更容易折断。后来采用办法是:①当溶洞长少于8m 时,采用单根长套管把溶洞隔开。804分队施工的ZK591孔在溶洞处套管曾多次折断,最后到永安仓库拉了一根没有割断的长9~10m厚壁管,放在溶洞处才保证了安全生产。②当洞隙大于8m时,有条件的可下双层管,如果条件不许可,则下完套管后也可采用带管钻进(见后述),套管折断情况也会比使用钻杆时好点。对于小洞隙,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下述方法施工。

(1)使用CMC石灰泥浆护孔堵漏

804分队施工的第一个钻孔(ZK594孔)时,开孔采用泥浆钻进,孔深40~118m遇F2断层,岩心破碎,裂隙发育,钻孔严重漏失,孔内曾发生几起大的坍塌,坍塌物多达20多米,钻具下不到底。先后用无泵捞渣、浓泥浆、投泥球、泥浆加水泥、投风化石等方法处理,均未见效,最后下了套管。下完套管刚进尺4m多,又见溶洞。从无泵抓上坍塌物分析,为断层破碎带岩石,说明溶洞与F2断层相通,孔内又差20多米不到底,短钻杆加不下去,无法进尺。后来,使用CMC石灰泥浆护孔堵漏,即见返水,顺利通过了洞隙层。

CMC石灰泥浆护孔堵漏方法:采用Na-CMC、石灰、粘土拌成泥球投入孔内,再从钻杆内灌入较浓Na-CMC溶液,等待片刻,用25 s以上石灰泥浆继续扫孔的方法处理。该方法在ZK592、ZK595、ZK552、ZK571等孔试验,也均获成功。

CMC石灰泥浆护孔堵漏机理如下:

1)投入泥球捣实后挤入孔壁裂隙,Na-CMC、石灰、粘土等材料联合起了架桥填隙作用。这种复合材料要比单一用粘土球好。

2)使用这种方法,泥球在孔内搅拌后,实际上是形成了粘度很高、网状结构很强的冻胶泥浆,起了堵漏作用。

必须指出,使用CMC石灰泥浆护孔堵漏法,临时性效果较好,时间长了,由于孔内压力激动,抽吸作用影响,仍有坍塌危险。然而,如果不用此法,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孔内坍塌物有增无减,无法捞尽,套管无法下,也无法钻进。因此,此法在复杂地层施工中,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使用带管钻进,减少套管用量,预防事故发生

带管钻进方法是在ZK596孔施工中提出。该孔孔深101.62~106.57m时,遇一溶洞,下入暗管,但在提下钻时,经常挂动;同时,由于钻杆敲打,暗管下部孔径逐渐扩大,导致暗管下跑,并因充填物坍塌使下跑暗管被卡。又下一根暗管坐在其上面,也是经常被刮动,很不安全。最后二根暗管错开,下钻困难,下整孔套管也有折断、错开的危险。

为处理这一事故,经研究使用带管钻进:用Φ108mm与Φ89mm套管,通过变径接头,连接成一个立根(俗称“岩心管立根”),长度与钻杆立根相近;下钻时放在溶洞位置,每回次加钻杆,都要加在这一“立根”底部,确保“立根”在溶洞的位置不变。这种方法减少了套管用量,增加了“立根”回转的稳定性,减少了折断的可能性,即使折断,大直径也比较容易对到头,易于处理。

带管钻进使用条件:用于不很大的空洞(一般小于5~6m)或充填物坍塌不甚严重的溶洞裂隙。802分队、804分队均有使用,虽“立根”长短有所不同,但使用效果都很好。

洞隙性地层,由于充填物的存在,因而也具有水敏性地层性质,水敏性地层钻进护壁方法坚持使用。

(3)使用水泥护孔

水泥护孔多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作为临时性的护孔措施,使用条件及灌注方法见“5.6.1 水泥护壁堵漏技术试验研究”。

5.5.2.3 破碎地层钻进与护壁方法

施工这类地层,处理方法常有泥浆钻进、套管护孔等,但由于这类地层经常出现在深部,钻孔口径小而深,使用其他方法处理有困难时,水泥护孔就成为对付这一地层的主要手段。水泥护孔使用条件、灌注方法、操作注意事项等“5.6.1 水泥护壁堵漏技术试验研究”。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