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SIAM显微镜在技术上取得了哪些新的突破?

作者:晨曦发布时间:2023-03-01浏览:458


1996年,瑞士人弗雷德里克.岑豪森研制成功的一台名叫SIAM(扫描干扰无孔显微镜)的显微镜分辨率达到了1纳米(10米),比理论所预计的高出了450倍。到目前为止,人们认为视觉系统的分辨率直接同光波的长度有关。

可见光的波长在0.45微米~0.75微米之间。

因此,它的分辨率不能低于450纳米。SIAM摆脱了波长的限制。研制该仪器所使用的技术使人联想起全息照相术:图像不是直接观察到的,而是通过对光束反射的分析“复制”出来的。SIAM可以对不导电的标本进行分析。

一些隧道效应显微镜也可以达到和SIAM差不多的清晰度,但是它们必须建立在有电流通过的基础上(首先必须使标本能够导电)。利用SIAM,可对活体标本切片进行研究,避免了由于使用物理化学处理方法而使切片受到破坏的危险。另外,通过改变激光的波长(颜色),人们还可以获得一些关于被分析标本的成分的补充信息。

每个分子都可以识别出来。在这一点上,利用SIAM最有发展前途的领域是人类基因图谱的绘制。这种显微镜可以大大提高遗传学家的工作效率,他们还可以把它变成诊断遗传病的工具。

它也应该可以迅速地检查基因治疗的效果。在技术领域,SIAM的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用途是储存数据。利用这种方法,有可能把100张只读光盘上的内容储存到一张同样规格的光盘上。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