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七里香、六月雪、的习性和分布?

作者:烟栀发布时间:2023-02-08浏览:464


 六月雪 Serissa japonica别名 满天星科属 茜草科、六月雪属 形态特征 常绿或半常绿丛生灌木,高不到lm。叶对生或成簇生状,卵形或狭椭圆形,全缘。花白色带红晕,单生或多朵族生,花冠漏斗状,长约0.7cm。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态习性 喜温湿,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均能适应。 品种 金边六月雪‘Aureo-marginata’ 叶缘金黄色。 重瓣六月雪‘Pleniflora’ 花重瓣。 繁殖方法 以扦插为主,也有分株和压条。取休眠枝2-3月扦插,半成熟枝于6-7月扦插。 栽培管理 移植四季均可进行,以2—3月最好。 主要病虫害 病害有花叶病;虫害有蚜虫等。 适生范围 原产我国华中、华南、华东地区。鄢陵各花卉场圃均有栽培。园林用途 六月雪花盛开时,宛如满树雪花,雅洁可爱,宜作花坛、花篱,还可作花境配植。若交错植于山岩之间,花时如同绣谷,也可作盆栽观赏。 六月雪 六月雪6月开花,远看如银装素裹,犹如六月飘雪,雅洁可爱,故名。 六月雪,又名碎叶冬青,茜草科六月雪属常绿或半常绿矮生小灌木。株高不及2米,多分枝,嫩枝绿色有微毛,揉之有臭味,老枝褐色并具有明显皱纹。叶对生或成簇生小枝上,长椭圆形或长椭圆披针状,长约0.7厘米至1.5 厘米,全缘。花白色带红晕或淡粉紫色,单生或多朵簇生,花冠漏斗状,花期5月至6月。核果小,球形。 六月雪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台湾等东南及中部各省。日本也有分布。多野生于山林之间、溪边岩畔。为亚热带树种,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及半阴半阳、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之土壤,中性及微酸性尤宜,抗寒力不强,冬季温室越冬需要在0℃以上。萌芽力、分蘖力较强,故耐修剪,亦易造型。南方园林中常作露地栽植于林冠下、灌木丛中;北方多盆栽观赏,在室内越冬。亦为良好的盆景材料。 繁殖以扦插为主,也可分株和压条。分株宜在春季进行,扦插应选取1年至2年生枝条作插穗,在20℃条件下,约30天即可生根,易成活。成活装盆后应先放置于阴凉处,经过20天再移植至阳光处。春季植株可移至室外摆放,要求有一定的光照,每1周至2周施1次稀薄液肥,可以促进枝叶健壮,开花繁茂。 夏季高温干燥时,除每天浇水外,早晚应用清水淋洒叶面及附近地面,以降温并增加空气湿度,植株应放于荫棚下,切勿长期放在强烈阳光下曝晒。入秋后,随着气温下降,应逐渐控制浇水量,2天至3天浇一次水。冬季移入不低于0℃的冷室或室内越冬,20天至30天浇一次水;如果室温15℃以上,常绿不落叶,7天至10天浇一次水,要保持湿润的空气和给予阳光照晒。严寒期间切忌受冻,否则易于死亡。每年3月出室前,用腐叶土换盆,盆底用垫蹄角片做底肥。 病虫害较少。偶有蚜虫为害,可用氧化乐果1500 倍液喷雾杀灭。六月雪的变种有:(1)阴木,较原种矮小,叶质厚,小枝直立向上生长,叶较细小,密集小枝端部,花较稀疏。(2)金边六月雪,叶较大,叶缘有金黄色狭边。(3)复瓣六月雪,花蕾形尖,淡紫色,花开时转为白色,花重瓣,质较厚。(4)重瓣阴木,花重瓣。 【别名】白马骨、满天星[江苏、广东]、路边姜、天星木、路边荆、鸡骨柴 【来源】 为茜草科六月雪属植物六月雪Serissa serissoides (DC.) Druce,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注:同属植物白马骨Serissa foetida Comm.亦作六月雪入药,功效相似。 【源形态】常绿小灌木,高通常1米,多分枝,根细长,外皮黄色。枝粗壮,灰白色或青灰色,嫩枝有微毛,揉之有臭味。叶对生或丛生于短枝上,近革质,倒卵形,椭圆形或倒披针形。8月开白色小花。核果小,球形。 【性味归经】淡、微辛,凉。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用于感冒,咳嗽,牙痛,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慢性肝炎,肠炎,痢疾,小儿疳积,高血压头痛,偏头痛,风湿性关节痛,白带;茎烧灰点眼治眼翳。 【用法用量】 0.5~1两。 海桐 亦名海桐花,别名水香、七里香、宝珠香、山矾花,为海桐科、海桐属常绿灌木,栽培形态常整成小乔木样,株高1米至3 米。顶生伞房花序,小花白色轮生,后期变成黄色,花萼绿色,有清淡的香味。蒴果10月间成熟,呈三瓣开裂,露出红色的种子。花期4月至5月,花的观赏价值不高,以观叶为主。 海桐花 名 称: 海桐花 学 名: Pittoaporum tobira (Thunb.) Ait. 别 名: 科 属: 海桐花科 类 别: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 形态特征 小乔木或灌木,高2-6米;枝条近轮生。叶聚生枝端,革质,狭倒卵形,长5-12厘米,宽1-4厘米,顶端圆形或微凹,边缘全缘,无毛或近叶柄处疏生短柔毛。花序近伞形,多少密生短柔毛;花有香气,白色或带淡黄绿色;萼片5,卵形,长约5毫米;花瓣5,长约1.2厘米;雄蕊5;子房密生短柔毛。蒴果近球形,长约1.5厘米,裂为3片。 产地分布 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朝鲜,日本也有。 生长习性 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能耐寒冷,亦颇耐暑热。黄河流域以南,可在露地安全越冬。华南可在全光照下安全越夏。以长江流域至南岭以北生长最佳。黄河以北,多作盆栽,置室内防寒越冬。对光照 的适应能力亦较强,较耐荫蔽,亦颇耐烈日,但以半阴地生长最佳。喜肥沃湿润土壤,干旱贫瘠地生长不良,稍耐干旱,颇耐水湿。盆栽或地植,可用一般表土,施钙镁磷肥及腐熟饼肥或禽畜粪作基肥,以后一般管理。萌芽力强,颇耐修剪,一般4~5年生以后,可根据观赏要求,修剪成平台状、圆球状、圆柱状等多种形态,经过修枝整形的植株,价值颇高。 繁殖 用播种或扦插繁殖。蒴果10~11月份成熟,果皮木质,成熟时由青转黄,种子藏于胶质果肉 内,假种皮鲜红色,具油脂,有光泽。采集的果实,摊放数日,果皮开裂后,敲打出种子,湿水拌草木灰搓擦出假种皮及胶质,冲洗得出净种。果实出种率约为15%。种子千粒重为22~27克,忌日晒,宜混润沙贮藏。翌年3月中旬播种,用条播法,种子发芽率约50%。幼苗生长较慢, 实生苗一般需2年生方宜上盆,34年生方宜带土团出圃定植。扦插于早春新叶萌动前剪取1~2年生嫩枝,截成每15厘米长一段,插入湿沙床内。稀疏光照,喷雾保湿,约20天发根,1个半月左右移入圃地培育,2~3年生可供上盆或出圃定植。 观赏应用 株形圆整,四季常青,花味芳香,种子红艳,为著名的观叶、观果植物。抗二氧化化硫等有害气体的能力强,又为环保树种。适于盆栽布置展厅、会场、主度台等处;也宜地植于花坛四周、花径两侧、建筑物基础或作园林中的绿篱、绿带;尢宜于工矿区种植。同属的光叶海桐花,种子橙黄色,叶光亮,亦供观赏。 【别名】 海桐 【来源】 海桐花科海桐花Pittosporum tobira (Thunb.) Ait.,以枝、叶入药。 【生境分布】 南方各地。 【功能主治】 杀虫,外用煎水洗疥疮。 产地分布: 产我国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地;朝鲜、日本亦有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庭园习见栽培观赏。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6m;树冠球形。干灰褐色,枝条近轮生,嫩枝绿色。单叶互生,有时在枝顶簇生,倒卵形或椭圆形,先端圆钝,基部楔形,全缘,边缘反卷,厚革质,表面浓绿有光泽。5月开花,花白色或淡黄色,有芳香,成顶生伞形花序。10月果熟,蒴果卵球形,有棱角,成熟时三瓣裂,露出鲜红色种子。 生长习性: 为中性树种,在阳光下及半阴处均能良好生长。适应性强,有一定的抗旱、抗寒力,喜温暖、湿润环境。耐盐碱,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耐修剪,萌芽力强。 园林用途: 海桐枝叶茂密,下枝覆地;四季碧绿,叶色光亮,自然生长呈圆球形,叶色浓绿而有光泽,经东不凋;初夏花朵清丽芳香,入秋果熟开裂时露出红色种子,也颇美观,是南方城市及庭园习见之绿化观赏树种。通常用作房屋基础种植及绿篱材料,可孤植或丛植于草坪边缘或路旁、河边,也可群植组成色块。为海岸防潮林、防风林及厂矿区绿化树种,并宜作城市隔噪声和防火林带之下木。华北多行盆栽观赏,低温温室越冬。 繁殖培育: 可用播种法繁殖,扦插也易成活。10~11月采收开裂蒴果,因种子外有粘汁,要用草木灰拌搓脱粒,随即播种,或洗净后阴干沙藏,至翌年2~3月播种。一般采用条1年生苗高约15cm,冬季要撒乱草防寒;2年生苗高30cm以上,要4~5年生方可出圃定植。若要培养成海桐球,应自小去其顶,并注意整形。移植一般在春季3月间进行,也可在秋季10月前后进行,均需带土球。海桐栽培容易,不需要特别管理。惟易遭蚧壳虫危害,要注意及早防治。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